楔外楔2:荣格式穿越第1/2段
姬曼的精神分裂,与姬姓白狄消亡前的族群集体潜意识有关。
所有戎狄之族都有过辉煌,也都有无奈悲痛,两者共同构成了族群的集体潜意识。姬曼作为白狄中山王族“后二代”,切身感受到的应该是悲痛占有更大成分。正章中的姬曼子,实为白狄王族留给姬曼的族群集体潜意识。姬曼的穿越,实为荣格式穿越。
……………………
狄族前身鬼戎,至少在商末周初,属于高生产力、高文明种族。在商代,他们不像殷商崇敬鬼神,而是崇拜天、各种自然神。但因为居无定所的游牧之俗,其社会文明、政权文明发育迟缓。在姬姓白狄建立中山国之前,狄族是没有国家概念的。他们认为,土地、水草(包括华夏人种植的庄稼),甚至人口,皆为上天所赐,可以先到先得、以力夺取。在他们心里,这不叫侵略,是自然而然、天经地义的。后世的匈奴管这叫“南下牧马”,得不到的便杀之焚之。
生产力不相上下,人文却有天大落差,狄族与华夏对抗无可避免。九百年中,双方对抗互有胜负。狄族可能尊奉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长期实行军事民主制,以战死为荣,以苟延残喘为耻。在一个部族之中,谁肌肉强大谁当首领,儿子干掉父亲也不在话下(匈奴一带雄主冒顿就杀了他爹头曼),根本无需华夏族王庭侯府那些僭越的由头。狄族若是败了,通常会甘愿臣服于华夏对手。武力征服、文化熏陶,加之狄族部落政权散乱,也便一个部族一个部族地慢慢不见,成为了华夏一份子。
深入华夏骨髓的文化力,软起来自身不保,强大起来无坚不摧。
姬姓白狄中山国,应该是狄族效仿华夏建立的唯一世袭君主制政权。怎么样?自谓天之骄子的狄族,与华夏族你死我活地干了几百年,最后把自己干成了对手的模样!
姬曼作为白狄中山国王族后裔的“后二代”,一个仍保留狄族显著基因,却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其族被华夏族归化吸收的独特个体,面对这唯一成果的消亡,痛楚是避免不了的。尽管其父、司马去疾等,一直在为他隐瞒出身——这是本盗瞎编,战国时期,多少国家烟消云散,多少王族沦为平民,一样种地交税,谁记得谁啊。
在战国时代,普通老百姓对所谓国灭族消,是不会有什么心理障碍的。但一国一族的王公贵族就不一样了。身为一国之主、一族领导,不想着国族存亡,也得念恋自己的权柄。否则他也当不上领导。人当领导时总免不了痛苦,一旦成为芸芸众生,却恨不得以死去换那些痛苦。
……………………
姬姓白狄姬姓,根据文献,应该是唯一拥有华夏姓氏的狄族。但实际上应该不止,因为狄族居住的山西、陕西一带,在商王朝时期有很多姬姓部族部落,姬周之族最早可能居于今太原。鬼戎与陕晋高原的姬姓部族部落长期混居,拥有华夏姓氏应该比较普遍,这也是其接受华夏文化系统的重要部分。西周时期的姜姓之戎,与姬姓周族广泛融合戎狄一样,也应为华夏族与戎狄的混血结果。姬、姜两族,是商末西方两大部族集团,通婚结盟,抱团取暖。
但大多数狄族分支部族部落没有留下可靠的族姓。华夏史书上,有几个似是而非的译音,如挛鞮、鸢鞮、绵皋等。《汉书·匈奴传》说,与狄族有关的匈奴单于姓挛鞮,匈奴国名叫“撑犁孤涂单于”。匈奴称天为“撑犁”,谓子为“孤涂”,单于是广大无边的意思。又说,匈奴人以母姓为姓,以父姓为名。总之,其姓氏名字习俗,与华夏大不相同。
不管建立中山国的白狄姓姬这一点从何而来,本书只当它九百年前便是姓姬,是最早开始主动华夏化的狄族另类。
有古代史家说,建立中山国的白狄之所以姓姬,是姬姓周族人早先流落到鬼戎或狄族之地,与之混血的结果。白狄虽然姓姬,但与后来的姬周王朝肯定没有关系,至少没有近亲关系。商灭夏后,居住在今太原的姬姓周族丢了官职、封地,逐步西迁到陕西。当然,他们不可能把所有姬姓族人都带去。直到姬亶(周太王)、姬历、姬旦(周文王)、姬发(周武王)四代接棒灭商时,曾经攻打今陕西、山西的狄族,而这些地方也多有姬姓族人所建古国,但不幸的是,他们遭遇了鬼戎崛起,红蓝墨水混合了。
鬼戎从西而来,几乎所向披靡。周太王姬亶之族当时在今陕西与甘肃交接的豳(邠)地,是臣服于商王的一个小方国,史称周方。地方不大,最多不过方圆几十里,以小小邠侯之职侍奉商王。后为鬼戎所迫,在商王武乙元年率领自愿跟随的族人,南迁岐山(陕西宝鸡一带)。这是一次无奈而伟大的战略转移,不然姬亶怎么庙号周太王呢。伟大是奠基了剪商立周的大业,无奈是许多姬姓族人流落于鬼戎之地——当然,古代史家说没有这回事。
姬亶死后,商王朝已然式微走向败落,商王室之东之南的夷族频频造反,西北方则有鬼戎交侵,可谓腹背受敌、内外交困。商王并非不知周方野心,但无奈,不得不仰仗周方缓解鬼戎之难。姬历即位后史称“周公季历”,在商王室官爵秩序中,比他爹姬亶的“邠侯”升了一格。姬历的任务是把周方做大做强,机会是商王朝无暇西顾鬼戎姬这一点从何而来,本书只当它九百年前便是姓姬,是最早开始主动华夏化的狄族另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