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外楔5: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第1/3段
善于穿越架空的古代史家一拍板,英雄可能变屌丝。
前文说,姬姓白狄似乎是一枚屌丝。在建国中山之前,历史文献上的姬姓白狄,不折不扣就是屌丝一枚。其于春秋列强争霸的三百年风云中,不显山不露水,籍籍无名。而且,在《春秋》经传中,一出场便被秦、晋两国追着打,一直打到太行山东。
史家考证,春秋时期的翟国(肤施一带),属于白狄之国。是否为姬姓白狄之国,不得而知。本书为构建故事一致性,只当它是。按照“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政策,翟国若是晋国怀柔下的姬姓白狄之国,与晋国不是民族团结“一家亲”么,晋国为什么还要追打这支白狄?
实际上,“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一民族自治政策,并未实施多久,到春秋大幕拉开便基本寿终正寝。一个主要原因是西方犬戎东进,灭了西周王室,王政没了威信,各诸侯开始争霸,争当天下盟主,至少也要做个地方性盟主。晋国原来的直辖地方狭小,要做盟主,需要做大实力,足量的土地人口缺一不可。它原来绥靖怀柔的狄族,正是它嘴边的肥肉。
根据《春秋》经传,晋国与狄族矛盾的挑起者确实便是晋国,并非因为狄族各部政权一心要叛乱。起初,晋国获取狄族的土地人口,还花钱收购,后来干脆武力夺取。春秋中后期,晋国的霸主地位摇摇欲坠,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六大卿族,野心膨胀,轮番掌管国家军政大权,造成了晋国百年打乱,直至三家分晋。否则,即便以晋国最后一位霸主晋悼公时期的国家实力,若君臣团结一致,天下大概不会有秦国什么事。
晋国的六大卿族,即当时初兴的地主阶级。地主阶级的形成与土地私有化,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也是后来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形成的基础。这里的土地私有化,是集中的私有化,即聚集到大地主手中。实质意义上的土地私有化很早便存在,关于“井田制”那种土地公有制,有现当代史家认为是古代史家虚构的理想图景。春秋之前的所谓土地公有制,实际上应该只是周王天子作为天下共主可以对土地进行宏观的分配。即便如此,西周王室在财政局促时,已然打起了土地自由买卖的主意,对当时天子来说,能卖的也只有土地。土地财政源远流长啊。
在晋国六大卿族大乱晋国之前,打击吞并狄族的主力,自然是晋国公室,其首要目标便是邻晋国直辖地周边的赤狄各部。赤狄当然不甘心,说好了“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怎么说翻脸便翻脸!遂奋起反抗,乃至参与春秋争霸,甚至直捣周王室,一时间搅得中原大乱。直到公元前五八八年左右,晋国才把赤狄各部剿灭。
赤狄灭亡前,白狄因为在晋国西北方,相对比较安静,并与赤狄结成了联盟。后来不知为何,赤狄与白狄闹掰了。这也是赤狄最后亡于晋国的重大原因之一。赤狄与白狄是近亲,为什么会闹掰?《春秋》经传只有一话“狄有乱”。有没有可能是晋国实施离间计?极有可能。
赤狄亡后,白狄便处于唇亡齿寒的危险境地。
白狄本来就是屌丝,而且是狄族落单的屌丝,如何扛得住晋国卿族的重锤!
其比邻秦国和晋国,生存之道有二。当时秦国还非常弱小,白狄为壮大自己,一方面与秦国为敌,一方面与晋国联姻和好,帮助晋国攻打秦国;当晋国实力不济、秦国嚣张时,又倒向秦国,在秦国撺掇下攻打晋国。脚踩两只船,两边不是人。没办法,实力太小。(需要说明一点啊,白狄在本书中不完全是屌丝,至少是有雄心壮志的)
而此时,恰逢晋国六大卿族扩张势力。
晋国六大卿族凭什么轮流把持国家军政?实力,实力就是土地、人口。晋悼公之后,武力夺取狄族土地人口的主角不再是晋国公室,变成了六大卿族,其目标则变成了白狄。各大卿族以国家之名从白狄手中夺来土地人口,设置为私有之“县”,实施军事占领,据为己有。这便是“郡县制”的萌芽。当时的“县”与后来不同,是私有的,并非来自国家封建。
晋国卿族容不下白狄,白狄又不甘心被其侵吞,只好一走了之,去寻找新的家园。
晋国背弃“启以夏政,疆以戎索”之策,悍然攻打狄族,也是需要一个借口的。否则,周天子那里,各诸侯国那里,都不好交代。这个借口便是“夏夷大防”这一屌丝,而且是狄族落单的屌丝,如何扛得住晋国卿族的重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