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外楔6:国家战争爱情等等第1/3段
书中姬曼子九生九死的生命延续,爱情得是主题曲之一。
狄族所在的商末至战国时期,孤男寡女会不会整天喊“我要谈恋爱”,今人不好替古人操心。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一定程度的爱情必然存在,不但存在,而且相当自由自在,甚至可以说是泛滥。
由于当时男女大防、雌雄禁忌、伦理纲常等还不够成熟,即便在华夏族,诸如后世君子不齿的上扒灰、下抢行,兄弟姐妹(不一定是同胞)乱伦,王公君侯一怒为红颜,司空见惯。
从母系氏族的女权时代到后世的男权时代,男女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化,直到夏王朝的开创者帝禹时代,人们还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在《史记·五帝本纪》《竹书纪年》等,上古五帝只有生母留名,不见生父踪迹,且其生母均是莫名其妙怀孕。后世史家没办法,要给他们搞出一个光明正大的出身来,只好编造神话。
比如,大名鼎鼎的帝禹,生母叫修己,有一天出行(可能去寻找爱情),见流星贯昴(意中人出现。由此可见,浪漫的流星雨,早在几千年前就是爱情的见证了),梦接意感(缔**情结晶,此事不可言传,只好做梦)。大家都不知道上古五帝的爹是谁,其血缘世系、子子孙孙的关系竟然搞得清清楚楚,当然是后世史家的“功劳”。
女权时代的余辉至少闪亮到了商末。殷商时期虽然已经进入了男权社会,但除王权继统摈除女子外,男女大致平等,至少还有个名字,到了周代,女子连名字也不配拥有了。商王的妃子们,不止要上演宫斗,且还要大范围分担治理天下之责,拥有相当硬核的政治权力、财产权利,包括征兵、带兵打仗、冲锋陷阵等,真正的女子不让须眉。
比如武丁老婆“妇好”(妇即妃、王的配偶,名字叫“好”,按后世习惯应该叫“好妃”),便曾与老公一起带兵攻打鬼方。王族、显贵宗族家的女子,可以在王廷、宗族机关为官,辛苦得很。
商末时期的婚姻爱情,大致分为几个层次,王族和贵族之间的,平民(受贵族领导的自由民、族人)之间的,奴隶之间的。王族和贵族之间普遍存在政治婚姻;平民的婚姻应该相当自由,管束不多;奴隶世代为奴、自成一体,与前两者基本井水不犯河水。那时的婚姻是天大的事,涉及到人口繁衍的要命问题——人口是当时的核心战略资产,王和贵族首领都很操心。
司马迁故意扭曲商纣王的“大聚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其活动的真相是商王举办的“相亲大会”。国家级相亲大会外,各显贵宗族、大小族邑的首领,也会定期举办地方相亲活动。“男女裸相逐”在当时不但算不上什么淫荡,可能还确有必要。
不同的部族国族,特别是异族之间,混血通婚很普遍,倒插门也很普遍,因为许多部落部族可能还处于后母系社会状态。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国的老祖宗戎胥轩就“娶”了犬戎骊山之女。有史家考证,骊山之女是犬戎骊山氏的女天子。本来是倒插门,却被写成“娶”。也许连倒插门不是,比如戎胥轩只是骊山女天子的“男妃”之一。女权时代,男子的地位或许还不如后世的女子。
狄族牧马放羊的婚姻爱情,应该比种地为生的华夏族要浪漫许多,可惜文献没有什么具体记载。不过,从《秦风·蒹葭》中或许可以看到些踪迹。秦风民歌采自秦地,十首秦风只有《蒹葭》与爱情有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缠绵得要死,其它九首都是尚武精神和悲壮慷慨的情调。秦地与戎狄交错,双方经常冲突,慷慨悲壮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为什么冒出一首《蒹葭》,突显出郑卫之风爱情诗的那般柔美。极有可能,其与戎狄之族有关。
先秦戎狄之族,包括秦汉时期的匈奴,婚姻(生育后代)爱情(情欲和**)是极度开放,而混乱不堪的。秦国地处戎狄之地,其风俗也是如此。女子同时作为生育工具和情欲工具,极为宝贵。据史载,戎狄之族中的父亲死了,儿子可以占有父亲的大小老婆(生母应该例外),哥死了,弟弟也可以占有嫂嫂。戎狄之族多游牧为生,生命朝不保夕,繁衍后代是头等大事,女子需要做出更大牺牲。
姬姓白狄在中山国的遗存显示,他们直到战国中后期,仍然保持着高度的男女平等,包括财产的平等权,参政的平等权等。人性开放,婚恋自由,甚至男女不分。
不多说了,总之,姬曼子会有几段不平凡的各色爱情。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