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外楔6:国家战争爱情等等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姬曼子九生九死中的战争起因,主要是土地、人口两大战略资源的争夺。起因众多,气候的剧烈变化乃是重要方面之一。

  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商末时期,地球大暖期进入尾声,当时的黄河流域仍有大象、犀牛等亚热带甚至热带动植物,捕象并驯化饲养以为运输工具、作战工具还很普遍。但气温很快便开始波动下降,幅度在三五摄氏度之间。洪水少了,却逐步迎来了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个小冰河期。期间,天候异象频发,包括孛星频现(彗星,形成天有二日、三日的神奇现象),各色陨石雨(史书上说的天降土雨、红雨、血雨)说下便下,低温之灾会冻死不少人和牛马,大旱之灾有时会持续数年之久,时序混乱不堪(九月桃花开)等等。

  这次小冰河期大约从公元前一千年到前七百年西周灭亡,长达三百余年。气温剧降、北方大旱,戎狄之族被迫从西向东、向南迁徙,致使战乱冲突无限制扩大。西周灭亡,不仅仅是王室政治混乱,主要还是天灾造成的各种难以为继,及蜂拥而至的戎狄之族“入侵”。

  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经历这四次大规模降温,华夏气候才与今天大致相似。所以,姬曼子所在九百年的春夏秋冬,与今天大相径庭,相应的自然地理风貌、生活习惯,也与后世大有不同。比如裤子,大概就是开裆裤。有人裸体而行,也就无甚奇怪。

  姬曼子开始穿越回商末,到战国末期为止。期间,三晋高原、中原大地、华北平原,大小河流纵横、浩渺湖泽连片,洪涝灾害也是不断。春秋时期,华北平原还会发生湿瘴病患。姬姓白狄东迁太行山东之前,黄河还没有改道,大河淘淘,今天的华北平原只怕还无法种粮。白狄建立的中山国,实际上主要地处太行山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山地丘陵居多。

  ……………………

  冲突频繁、民族部族融合广泛,与当时的国家/国际形势有关。

  本书从商末鬼戎泛滥开始。前文已经说过,在商王朝,有“鬼戎”“鬼方”之名,鬼戎通常应该指向种族,鬼方则是一个鬼戎方国,很小。到商末,这个鬼方之国仍然存在(今邯郸磁县一带),但后代的史书有时也把种族概念上的所有鬼戎称为“鬼方”,比较乱。所以本书中进行了适当区分,鬼戎指种族,鬼方是臣服于商王的鬼戎之国。

  在商周时期,“国”的基本形态大约只是一个城邑,甚至只是居住着千百人的族邑,一族之人聚集在一起,自成一体,与几十里以外的另一族,谁也不服谁,可能就是一“国”,所谓“小国寡民”。

  商代的国家地理有三个层次:王畿(当时还不叫王畿,称为大邑商)对应的区域叫做“内服”,由商王属地、王族封地和各紧密附属国族组成;“四土”对应的区域是“外服”(已经相当于外国了),包括商王派驻的军事据点、各附属国族、敌族方邦(方国),军事据点是商王室控制外服的实体;“四土”之外是“四至”,商王室已经管不着了,纯属“外国”。

  这三个层次并不是由内到外的圈层结构,而是以王畿为中心的混居。靠近商王畿的戎狄等异族聚集点,多被称为“方国”。当时戎狄方国林立,成千上百。有人有地,拉起旗子就可以自称为王。用群雄并起来形容,都显得不够充分。当然,所有“国家”都很小,因为那时一国人口很少,商末全国人口大约五六百万。一个诸侯或方国总人口,多的十几万,已经算是超级大国,少的可能只有数万乃至数千人。战国时期,七国总人口也不过两千多万。

  戎狄与华夏的混居状态,一直持续到战国后期。当时北方的戎狄部族和部落政权,大致分为四大集团,犬戎、鬼戎(狄族)、猃狁之外,还有一个追貉族,也称追貊族,有时也被称为某某戎狄,其何时到来华夏,渺不可追。西周初期,貉族主要居于华夏之北大草原,包括河套一带。可见当时国际形势之混乱。

  周方灭商后,周武王把犬戎一部分迁到了今西安北部一带。等东方原殷商旧地的政局逐步稳定后,周王室也开始打起周边犬戎各部的主意,几乎年年出兵征伐,到周穆王时期,彻底把犬戎、鬼戎变成了势不两立的敌族敌人。西周中后期,干旱日甚、灾难频频,猃狁东进到原犬戎、鬼戎之地,周王朝西方彻底乱了套,但却是戎狄之族的辉煌时刻。

  此时的西周王室狼狈不堪、王政毁堕,直至宗周王畿之地被戎狄占领,只好把烂摊子交给秦族,封其建国为秦。随着周王室东迁,犬戎、猃狁也依次东迁,逐步融入中原及江淮地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