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姜维家事第1/3段
姜维,汉国的大将军,群臣之右,按理说他的宅舍应是位于繁华地段,高大与壮丽,然而实际上却地处偏僻城郊,低矮且普通,这与他的职位并不相符。
一天休息,他坐在宅舍,坐在丞相赠予自己的琴边,弹起了三十年前自己创作的《当归》之曲: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弹时,姜维内心满是惆怅,脑海浮现的,是老家凉州。
凉州地区一直是汉朝的边区,是前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后正是归入华夏版图。到了前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凉州之名始用,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下辖陇西、天水、安定、北地、酒泉、张掖、敦煌、武威、金城、西海10郡,治在姑臧。到后汉时期,增置武都、永阳、南安、安定属国、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即西海郡)等地。之后又有调整。
后来天下大乱,军阀割据,凉州地区出现如董卓、马腾、马超,韩遂等大军阀,而其他小军阀多如牛毛,有名者如宋建、梁兴、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成宜、马玩、杨秋等辈。
魏国篡汉自立后,魏廷认为凉州从天下大乱到天下三分,一直难以平静,即对凉州百姓极不信任。当诸葛亮大军到来时,魏天水太守马遵选择抛下姜维等人,随雍州刺史郭淮跑路避难。姜维等人感觉自己被卖,无路可走,最终选择归降诸葛亮。
关于姜维家族,姜家是姜子牙的后人,到了汉代时已从关东迁徙至关中,后世居天水,发展成为一大望族,人口众多。魏廷因此没有对姜家人有所杀戮。其实魏廷也知道,当时郡太守马遵不信任他们,所以姜维等人才被迫而降。另外还要利用当地人继续对抗汉军,所以只惩罚了马遵等逃跑官员,并没有株连其他。这又使得姜维内心稍感欣慰。
凉州天水人姜维自从归汉之后,时常想起老家的母亲与妻儿。因为走时太急,没来得及带走他们,这便成他长久的遗憾。其实中间还是有机会再见,因为当他归汉不久即收到母亲的书信,书信中母亲叫他回去。但姜维为报诸葛亮知遇之恩,所以回信道:‘良田百顷,不在一顷,但有远志,不在当归。’后来姜维便以此作《当归》之曲。
归汉至今三十年了,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见不到家人的姜维每次在成都的家都会感叹。所以姜维每次都要随诸葛亮出征,后来不断劝费祎出兵,再后来自己亲自北伐,除了尽力汉室,也想有机会回家看看。
因为长期和妻子分别,就算是一个职业军人也难免寂寞,找个妻子过日子是应该的。姜维不想做皇亲国戚,也没有和百官攀亲,便娶了个平民女子。诸葛亮、刘禅对此深为理解。
当《当归》曲弹奏完毕,姜维有些累了,垂下双臂,闭目休息。
姜夫人端着茶,走了过来。
姜夫人道:“伯约。”
姜维见是夫人,便接过茶具,饮下一口,道:“我身为将军,忙于军政,对家照顾不周,望你谅解。”
姜夫人道:“世上有报效国家的大男儿,也有安居宅舍的小男儿,而你是前者,不仅是国家英雄,也是我的骄傲。”
这时姜维之子跑了过来,道:“父亲。”
姜维抱住儿子,捏了捏脸,乐道:“儿子又长肉了。”
姜儿道:“是的,儿想跟父亲一起打仗,报效国家!”
姜维道:“你现在太小,等你长大些后我让你上太学做学生。”
姜儿疑问,道:“做学生?做学生有什么好处?不如教儿上马骑射。”
姜维道:“做学生好处很多,你能增加知识,结交益友,成为饱学之士后,便能举孝廉,成为国家官员,下造福百姓,上报效国家,从此不负一生。”
姜儿开心,道:“哦!孩儿谨遵父亲教诲!”
待姜儿离开后,姜夫人表情有些难受,姜维见况道:“你怎么了。”
姜夫人道:“蜀中很多官吏都有自己的产业,而你从不置产业。我虽为大将军夫人,却因家里太穷,没有漂亮衣服,我与孩子出行,也没有多余车马,并不像朝廷大员的家属。”
姜维站起来,走到她身前,道:“这就是我与常人的不同之处。而这确实苦了你和孩子。但你要知道,现在国力有限,而我肩负北伐大任。我姜家还没到享受的时候,我怎能往家里增添锦衣车马呢。若是我能拿下长安,剿灭敌首,到那时候再增加多少物品也不嫌多了。那时我就告老还乡,带你和孩子回到天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