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岁修追谥(下)第1/4段
新一天,朝会。
黄皓将修改后的追谥表呈于皇帝面前。
刘禅拿起一看,频频点头,看来颇为满意,又看着百官,道:“这个修改后的谥表用字准确,深得吾意,思远啊,这是汝修订的吗?”
诸葛瞻出列,道:“陛下,是臣构思,尚书台诸臣共同修订而成。”
刘禅道:“很好,汝与令尊两代人辅佐吾,一个在吾十七岁时开始辅佐,一个在自己十七岁时开始辅佐。两代人都有个十七,真乃巧合,真乃天意,而今日又帮吾指定好了这个谥表,吾甚为满意,特此批准!”
见皇帝快意决断,诸葛瞻道:“臣诸葛瞻谢陛下!”
而尚书台诸臣心中之疑虑也瞬间消散。
樊建道:“请问陛下,追谥之事,何时向全国臣民公布。”
刘禅道:“明年择日,下诏公布。”
樊建道:“陛下圣明。”
此时,都安堰的大修进入到新一时期。
站在枯干断流的内江江道中,董厥望着不远处挡住江水的杩槎,道:“这杩槎挡水快一个月了吧,果然牢固可靠啊!”
他旁边的张绍道:“是啊,先人留下的方法,自然是最好的方法。”
董厥走到泄洪道,见常勖正在参与江道疏通,于是他也拿起工具,亲自挖掘沙石,并对众军士、工匠道:“诸位一定要牢记‘深淘摊,低作堰。’六子箴言。只有深淘摊才能减少江道淤积,让更多的水流入成都。只有低作堰,才能让多出的洪水排入外江,使成都免于水患。一定要按照李冰留下的古法严格执行。”
常勖见他亲自参与挖掘,道:“尚书令啊,你可真是老当益壮啊!”
董厥道:“那是,不然陛下为何会派我来呢。”
常勖放下手上工具,乐道:“真认为自己是铁打的身体,不怕累坏了吗?”
董厥道:“我为国家劳累几十年都没坏,区区这点小事就坏了?笑话!就算有些劳累,休息片刻就能恢复。”
常勖道:“那好吧,你是这里最大的官,我就服你。”
董厥纠正道:“那你就错了,你是堰官,才是这里最大的官,我只是尚书台最大的官。”
常勖道:“你可真会说话,行吧,尚书台最大的官,我更服你了。”
于是二人一起拿起工具疏通江道。
只见一车车泥沙卵石被运出道中,若站在不远处的湔山上望着这里,这里就如蚂蚁搬家一般忙碌。
张绍走向灌口处,灌口较窄,这里的江道底部会稍高一些,这样可以拦住多余的江水,但底部又不能太高,不然进入成都地区的江水又会不足,影响农田灌溉和成都百姓生活用水。且合适的水量流入成都,能使成都的水文发达,从而便于由水陆从成都通往东吴,方便商贾、游客、两国使者的来往。
张绍今日便留在灌口处工作。
当天快黑时,白天工作结束,众军士、工匠前去吃饭、休息,董厥和常勖坐在江嘴口,看着今日的成果,一阵感慨。
这时张绍走来,道:“你二位怎么还坐在这里,开饭了,开饭了。”
董厥道:“你带着军士、工匠先吃,我随后就到。”
张绍不解,道:“你呀,怎么老是这样固执。”
董厥盯着他,道:“我固执了几十年了,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自己吃就好了,回来给我带两个煎饼。”
张绍依然不理解,常勖站起来,走到他身前,道:“张兄,尚书令正在研究加固江嘴口的作业,他不会吃的,一会儿顺手带两个饼给他就好了。”
张绍叹了口气,道:“行吧,你慢慢研究,加固嘴口的作业由晚班军士负责,我等三人轮着上晚班,一会儿我来给你带饼顺便替下你,我先上。”他道后便和常勖离开了。
夜里,晚班的数百名军士、工匠来到江嘴口,继续工作。
到了季汉景耀三年(公元260年)春。
都安堰的岁修终于来到了尾声。
&怎么还坐在这里,开饭了,开饭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