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李密使吴第1/3段
季汉景耀三年(公元260年),天下三分,格局已久,位于西蜀的季汉王朝,依然坚持着梦想。
然而好像有些事一直困扰着季汉君臣,使其感到不安?这会是什么事?其中一件是汉、吴联合。
自从吴帝孙休(字子烈)诛杀权臣孙綝(字子通)后,在吴国国内开展教育兴国,完备九卿官制等工作,然而他有一件事一直没做,就是派使者出使汉国,续修盟约。
于是在今年秋季追谥已故将军之后,季汉皇帝刘禅(字公嗣)终于坐不住了,决定派使者到吴国联络,那么他这次选派的使者会是谁?
关于这个问题,需要提一下,季汉方面历代出使东吴的使者都有谁。
最早期也是最出名的,是诸葛亮(字孔明)。
后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荆州牧刘表(字景升)病逝,占据北方的曹操(字孟德)率军南下荆楚,左将军豫州牧刘备(字玄德)感到震惊,败走夏口,诸葛亮向刘备建议向统一江东的讨虏将军孙权(字仲谋)求救,刘备同意,于是诸葛亮奉命到达柴桑,见到了孙权,表明刘备联孙抗曹的决心,促使孙刘联盟,为最终打赢赤壁之战坚定了基础。
之后有宋玮、丁厷、阴化之辈。再之后是邓芝(字伯苗)。
季汉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为了修补和吴国的关系,季汉派遣使者出使东吴,而这个重任落到了邓芝身上。到了吴国,孙权告诉邓芝,他想二国联合,但夷陵之战让双方两败俱伤。如果魏进犯蜀地,你国无法自保,与其联合的吴也会受到牵连。邓芝对孙权说,两国都有山川大河的天险可守。在经历了一场大战之后,吴国作为弱者联合曹魏,必将被对方提出人质的要求,而这点是吴国无法接受的。如果吴国不接受曹魏的条件,对方很可能会借机讨伐。同样势弱的汉国,自然也会借机伐吴。到那个时候,江东这片土地可能就没孙家什么事了。孙权被邓芝说得口服心服,于是两国重新联合。
到了建兴初年,出使东吴的是费祎(字文伟),副使董恢(字休绪)。在招待宴上,孙权为人滑稽,向费祎嘲啁无方。其他吴臣吩咐刁难,而费祎言辞顺畅,据理作答,始终不为所屈。
孙权大醉后问费祎:“杨仪、魏延,不过是放养牲畜的小人,但权势不轻,若没有了诸葛亮,应当怎样提防杨仪、魏延?”费祎措手不及不知怎么马上回答。董恢悄悄对费祎说:“杨仪、魏延关系不好是起于私人恩怨,并没有像黥布、韩信那样怀有叛逆之心。现今正要扫除曹贼,统一华夏,功勋是凭借有才之士才能成功,基业是凭借有才之士才能宽广,如果只是为了防备还没有萌芽的事,舍弃两人不任用,这就像是为了防备风浪就把船支砸沉,不是长久的思虑。”孙权听到回复,大笑而感到开心。
于是孙权对费祎甚表器重,向费祎道:“你是天下有美德的人,一定能成为蜀朝的股肱重臣,恐怕不能常来东吴了。”于是以手中常所执宝刀赠予费祎。费祎答道:“臣不才,如何能承受你这样贵重的礼物呢?宝刀用于讨伐叛逆无道、制止施暴作乱,我希望吴王可以勤勉功业,共同匡扶汉室,我虽然昏暗微弱,也一定不辜负你对我的厚望。”费祎回国后,迁为侍中。董恢回国不到三天,被征辟为丞相府掾属,后来升迁为巴郡太守。
季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陈震(字孝起)出使吴国。陈震代表汉国与吴国方面商谈具体合作问题,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两国灭魏后,以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归吴,以兖州、冀州、并州、凉州归汉,司隶校尉部以函谷关为界,西边归汉国,东边归吴国。
季汉建兴十三年(公元235年),宗预(字德艳)出使吴国。因为诸葛亮病逝,吴国向荆州巴丘增加一万兵力,汉国见势,亦增加白帝城的防御力量。宗预见孙权时,孙权质问宗预:“吴、汉两国就好比是一家,但我却听闻你国增加了白帝城的守卫,这是为什么呢?”宗预应答道:“我认为吴国加强巴丘之守卫,汉国增强对白帝城之防御,都是为了适应形势的恰当做法,不值得互相追问表器重,向费祎道:“你是天下有美德的人,一定能成为蜀朝的股肱重臣,恐怕不能常来东吴了。”于是以手中常所执宝刀赠予费祎。费祎答道:“臣不才,如何能承受你这样贵重的礼物呢?宝刀用于讨伐叛逆无道、制止施暴作乱,我希望吴王可以勤勉功业,共同匡扶汉室,我虽然昏暗微弱,也一定不辜负你对我的厚望。”费祎回国后,迁为侍中。董恢回国不到三天,被征辟为丞相府掾属,后来升迁为巴郡太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