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太空与厕所第2/3段
第二是一号楼与二号楼的连接气密走廊,该工程带有一定实验性质,帮助探索未来月表城市的建筑互联模式。
第三,广场平整,建立正式的飞船起降区。
就工程难度而言,广场平整项目难度最大。
听起来好像有点奇怪,但物理规则决定了结果。
月表六分之一的重力,使得土球的平整机械(强夯)在这里要做得非常大,打击地面会造成很多有伤害性的飞溅物。
二号楼建造过程中,采用的地基夯实手段是注浆,可注浆这个简单的动作,在月球也十分让人头疼,温度管理必须非常严格,才能让浆液不至于沸腾。
放到月表,注浆的温度管理要求就更为难人,除非每一处需要夯实的地方,都临时搭建具备一定气密性和隔热能力的“盖子”,否则根本实现不了。
地面也正在利用二号楼地基建设采集到的情况,制定夯实方案和相关机械,即使一切顺利,也要年后才会抵达月宫。
与月宫不同,轨道投放质量损耗更低的鲲鹏空间站,更早迎来了第三批成员。
鲲鹏空间站最近几个月进度不算快,主要是外圈半径太大,设计的截面积也更大,工程量实在不小,而且外圈自转时模拟的重力更大,大部分工作不停止转动根本做不了。
不过在宇航员、机器人和地面遥控设备的共同努力下,鲲鹏空间站也于十一月底,达成外圈首次密闭。
第一级重力段,一期宽度为五米;第二级宽度为七米,有两层。
外圈第一期宽度就有九米,共三层,单层内空高度2.6米。
九米的宽度,排除掉被摆在侧面连接二期工程的走廊,仍然有非常充分的空间。
这个时候,鲲鹏空间站的实际内部总面积(不计体积),要比月宫两栋楼加起来还大了近四倍,但很可惜,因为鲲鹏是正经空间站,鲲鹏人想要独立卫生间,大概要等下辈子。
航天用卫生间,经过好几代产品。
第一批航天员上天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卫生间,有时候发射稍微耽误几个小时,航天员得断电尿在宇航服里。
后来有了尿袋,也就是今天医疗系统给病人用的那玩意。
再然后,才有正经的用于便便的厕所。
这个时候的厕所还是直排式,首先宇航员得在零重力环境下,想办法把便便弄到一个只有拳头大小的厕所里(十分考验技术,为此还出现了带指套的塑料袋),然后盖盖子,直接往太空里排!
厕所连接真空的一瞬间,那景象,不知道的……还能看。
接下来才有高级货登场,吸取式卫生系统,包含尿尿的和便便的都有,它们通过抽气的方式产生一定吸力,不至于飘得到处都是,搜集好后打包往大气层里丢。
再往后,才逐渐演化出我们今天所认知的,与水循环联系在一起的太空厕所,脱水后的代谢终产物是一包包,看起来像真空坚果包装一样的东东。
但是这套连接水循环装置的厕所,体积有点大,鲲鹏空间站所有设备都要从地表来,不可能每个人都给配一套。
有同学一定回问,鲲鹏空间站不是自转模拟重力吗,不能像正常厕所一样集中污水处理?
答案是……真的不能。
污水的腐蚀性能明显比一般东西高,如果采用围绕整个空间站的排水管,一旦发生泄露,必然是极为严重的事故。
此时的人类没有建设自转空间站的经验,没有任何资料可以保证,人造污水管在太空环境下数十年不出问题。
还有一点,鲲鹏空间站需要偶尔停转检修,没人能确保全站人都能憋住,这就排除了使用常规厕所的可能。
&emsp大概要等下辈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