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参观文庙第2/2段
“中了,中了……”
“又中了……”
他们开心地在那里玩耍着。
高翔看到后脸上显出为难的神色,大概是心里想“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吧。
林风反而说,“你们玩得这么开心,大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风范。”
“大成门”题款为欧阳询,抱联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德参天地功炳星辰。”
文庙中的大成门,也被称为戟门,古时人们会在重要神圣的地方列戟。
门前东侧的祈福树上,挂有许多学生和家长祈福的牌子,满树的红飘带随风起舞,期望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学府,也从此平步青云。
东西有碑亭。向东走去,碑亭里龟趺驮着高大的汉白玉石碑,碑首为盘龙。
“这是什么?”飞燕用手抚摸着石龟光溜溜的脑袋说。
那石龟趺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头上嘴部也被磨得模糊不清了。
“龟趺又名赑屃,霸下等,在中国神话中是龙生九子之一,排行老六。貌似龟而好负重,有齿,力大可驮负三山五岳。”高翔说。
“这个有些瑕疵,”万哥笑着说,“据北宋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卷三‘赑屃鳌座碑’条:‘其首为赑屃盘龙,下施鳌座于土衬之外’、‘上作盘龙六条相交’,可知上面的六条龙(左右各三)才是赑屃,下面的是鳌座。”
“受教了。”高翔作抱拳状说。
万哥一笑,继续说,“以后再读碑的时候可以先想象一下古人营造的意境:天空中云朵翻滚,几只巨龙飞过,口中衔着巨大的‘卷轴’垂向人间,无边的大海中一只巨鳌游到‘卷轴’下面,衔接在一起,在这样的环境里再去诵读碑文,怎能不心生敬畏。”
汉白玉石碑上刻着《重修文庙碑记》,落款是:耿彦波撰文。
“耿彦波写的?”飞燕问。
“是啊,当官就应该这样。”顾菁菁说。
“只有为百姓办事,老百姓才会拥护他,记住他。”高翔说。
“儒官。”万哥说。
东配殿门上悬挂匾额“笃静”,下款:东坡,抱联是:志事在纯仁,树立自宏达。
大成门两边的檐廊墙上横列着一块一块的黑板,上面白字写着《论语》的内容,比如,“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署名都是朱熹。
二进院子东配殿是忠信厅,盈联是:“大文间世有述作,至乐在人无古分。”内有先圣游讲列国的泥雕塑,孔子坐在牛车上,他的学生们抱着竹简跟从,他们目视远方,意志坚定。
墙上壁挂框的内容是孔子周游列国的图画故事,并配有文字说明。
大家兴致勃勃地念着。
“吴季札之子,客死他乡,孔子带领弟子亲往送葬,季札草草为子殓葬。弟子问孔子,这样合理吗?孔子说道:‘遇到上司,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季札之子遭客死,又有君命在身,丧葬以从简为合礼。’”
“教导子路。子路初见孔子,身穿盛服,不可一世的样子,孔子告诉他说:‘你这样昂昂然算什么呢?你身穿华服,面露志得意满之色,世上还有什么人肯将你的错处告诉你呢?’子路退出,换了一身戒服进来。”
“金人铭背,孔子曾与南宫敬叔去周朝京城洛阳观礼。在太庙参观各式各样的祭器。看到一与人等高的金人,口上黏三道封锁,背上刻着铭文。孔子向敬叔道:‘今见这三缄其口的金人,才知做人不要多言,多言必失。’”
“刻苦求学。孔子小时候在私塾中读书,由于他学习用功,私塾中的进度已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母亲颜氏便将孔子送至外祖父颜襄跟前去读书。他寒暑不歇,数年不倦,十五岁时孔子就在心中立定求学问之道的志向。”
文聖尼父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