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明伦堂第2/2段
“万哥,我是服了。”高翔恭敬地说,“我们是不打不相识,英雄所见略同……”
“惺惺相惜。”万哥说。
“我看是‘心心相惜’。”飞燕笑着说。
“我看是大猩猩相惜。”小胡笑道。
“去你的。”高翔抬起脚来装作要踢小胡的样子。
大家都哄笑起来。好像又回到了高中时那无忧无虑的纯真时光。
“敬一亭嘛,……我看还是你来说吧。”万哥又对高翔说,“我觉得你也说的挺好的,有个好记性可以侃侃而谈。不错!”
高翔很高兴地说,“那我可就说了啊。敬一亭因明嘉靖帝撰写《敬一箴》,要求天下恪守孔子的圣人之道,故各地纷纷将这篇箴言刻成石碑,建亭供奉,所建之亭遂称为‘敬一亭’。万哥,您来补充。”
“这‘敬’字据说在《论语》中出现二十二次,不过在此声明,我可没有数过啊。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是这一句,‘子游问曰:‘何为孝道?’孔子答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敬’,表示个人的态度,由心而外,心悦诚服。是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是说不要当面一套,背地一套。见了父母亲开心高兴,和颜悦色,不是说‘色难’嘛。父母也是需要你这种态度,常回家看看嘛,不是说你寄几个钱而己。再说‘一’,专一,始终如一。敬是态度,一是结果,是诚,也可以说是更高一级的敬。在《中庸》中有很多论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后边的又记不住了,呵呵。总而言之,敬一就是……”
“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小胡叫道。
“就是坚守誓言,永不变心,白头到老。”飞燕也喊道。
“是啊,如果能不忘初心,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离婚了。”于丽说,“其实他们当初也是相爱的,可后来怎么就变心了呢?”
“喜新厌旧呗。”飞燕说。
“一群没结过婚的人,在讨论离婚。呵呵。”万哥笑着说。
“既使是结过婚的人,他们就懂得婚姻的意义吗?他们要是懂得又何必离婚呢。”飞燕说。
“也是啊。”
再往南走便是杏坛。
“喂,给我们再讲讲杏坛吧。”飞燕说。
“累了,不讲了。”高翔说。
“万哥,给讲讲。”
“这个你可以网上查找。”万哥无精打采地说。
“哎,一旦没有了对手,便没有了精神。变懒了。”小胡说。
“那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吧。”顾菁菁说,“在《庄子·渔父篇》载:‘孔子游乎缁帷(即黑帷,假托为地名)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好美啊!”飞燕说。
“别打岔。”小胡说。
“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鲁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于是杏坛便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金代于杏坛上建亭,元代重修,明代改造重檐方亭,清代乾隆皇帝题匾。于是杏坛方亭重檐,黄瓦朱柱,十字结脊,有此规制。亭内藻井以细小斗拱装饰,彩绘金龙,绚丽多姿。亭四围有石栏相护,四方有甬道可通。亭四周遍植杏树,每年杏花盛开,娇艳似火。孔子后裔有诗云:‘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
“好啊,古人学习也这么有诗意。”飞燕说。
“古人学习不是在杏坛,是在‘三味书屋’里,不会背戒尺打手心,啪啪啪……”小胡说道。
“打你。给你填鸭式教育,把那些没营养的东西,使劲往里塞啊塞啊塞啊,消化不了,打你手心,啪啪啪啪啪。”飞燕咬牙切齿地对小胡说。
大家都哈哈地大笑起来。飞燕也忍不住扑哧一下笑了。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