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九龙壁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九龙壁离鼓楼不远,就在四牌楼的东南边上,这九龙壁原本就是对面代王府的照壁。

  九龙壁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琉璃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九龙壁座南向北,壁高8米,厚2.02米,长45.5米。壁面由四百多块特制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

  正面壁上均匀协调地分布着九条飞龙。太阳西斜,那琉璃照壁上的九条飞龙涂上了一层耀眼的光辉,巨龙仿佛冲破雾霭,腾身游动起来,龙身抖动,昂首摆尾,盘绕弯曲,或在海波上翻腾,博浪嬉珠,或在流云间穿行,吞云吐雾,宛然如生。各龙间由山石、水草图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

  壁顶覆盖琉璃瓦,顶下由琉璃斗拱支撑,为仿木构庑殿顶。

  壁底为须弥座,高2.09米,敦实富丽。巨大的须弥座上,中腰雕刻着狮、虎、象、鹿、狗、麒麟、飞马,有的奔腾如飞,有的翘尾回首,还有的款步而行,形象十分生动。

  龙壁东西两端分别是旭日东升和明月当空的图案,并衬有江崖海水,流云纹饰。

  “它建造的年代比北京北海九龙壁早250年,体积是北海九龙壁的三倍,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龙壁。”高翔说。

  “还有什么特点?”小胡故意问。

  “还有?对,这龙的龙爪是四爪,而北京的九龙壁是五爪龙,毕竟朱桂他不敢称九五之尊嘛。”

  “还有呢。”

  “还有?”

  “不知道了吧,其实我也不知道。”小胡笑着说,“不过我知道一些道听途说的故事。朱元璋第十三个儿子朱桂,据说他从小不读诗文,秉性愚顽,脾气古怪,被封为代王之后,更加横行霸道,还经常无故杀人,大同百姓背地叫他‘愣怔代王’。代王的正妃,是大将徐达的二女儿,虽是将门之女,却是个又丑又妒的泼妇,一次竟把代王的两个漂亮侍女满脸涂上锅底黑,发泄她的妒火。话说一天,这位愣王爷忽然想起要到燕地逛逛,去看看四哥朱棣。这位燕王对他的这个傻弟弟又烦又怕又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捺着性子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款待他。有一天代王酒足饭饱,在王府外闲逛,抬头一看王府门前新修了一座琉璃九龙壁,非常高兴,吵嚷着也要在大同的皇宫前造一座讲究讲究,并撒泼耍赖把图样带回了大同。代王立即把怀仁吴家窑琉璃匠吴氏父子三人召来,命他们烧造龙壁。王妃徐氏知道后,要求一定要比燕王府的龙壁长二尺、高二尺、厚二寸,代王无奈,只好应允,所以至今大同的九龙壁全国最大。”

  “要这样说的话,我还知道呢,”边上一个约四十来岁的男游客插嘴道,“关于九龙壁前面倒影池的修建,在大同至今还流传着一个传说:九龙壁建成后的一天,代王站在端礼门楼上,扶栏欣赏。忽然雷雨交加,有两个炸雷飞向九龙壁,在龙壁前出现了一个大坑,在龙壁后不远的金泊仓巷内霹出两眼深泉。清冽的泉水中分别腾起一黄一黑两条巨龙,昂首向龙壁前大坑中喷注清泉。远看坑口,似有九龙飞舞嬉戏,妙不可言。代王遂令将水坑修成倒影池,将二泉修成二井,其水一甜一苦。从此倒影池便成为九龙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他手舞足蹈地说着。

  周围的人一致称赞叫好,那人好不得意。

  这时,又有一个人说:“1954年,为拓宽道路,将原来九龙壁的位置移后约28米。据说拆的时候,每一块琉璃壁都是编了号的,并且拍了照的,但组装的时候有4块琉璃壁却怎么也装不上去了。不得不佩服老古人的智慧啊。”

  大家一致感叹。

  大家在九龙壁前合影留念。然后随意地观看,院子不大,人却不少,女士们站在西边院墙下的阴凉地儿,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看着一波又一波进来的游客们拍照留念。

  男士们在北墙下的一株红花前争论着什么。

  “这是什么花?”

  “这叫大出气。”

  “好难听的名字。”

  “这叫蜀葵。”高翔说。

  “四川的向日葵?”

  高翔拿出手机拍了张图片,从一个小程序里识别出,“这花学名叫蜀葵,又名一丈红、大蜀季,它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高翔念道,“在古时候有一位名叫王其祥的人,喜欢与花草为伴,百花之中又独爱蜀葵。有一天他在花园里睡着了,梦中有一个青衣人带着他去看仙子的歌舞表演,正值陶醉之时,他却从梦中忽然醒来,一瞬间1954年,为拓宽道路,将原来九龙壁的位置移后约28米。据说拆的时候,每一块琉璃壁都是编了号的,并且拍了照的,但组装的时候有4块琉璃壁却怎么也装不上去了。不得不佩服老古人的智慧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