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鼓楼东街之夜色二第2/4段
“这么说古琴好学了。”林风问。
“古琴是入门简单,从最基本的坐姿、手势开始,老师的口传心授,‘勾、剔、抹、挑、劈、托、打、摘’四指八法,慢慢练习,逐渐会标准灵活起来,犹如天书一般的‘减字谱’也会褪下它神秘的面纱,简洁、有趣而生动。但要学精,却是不容易的,因为它要求琴者心境和身体首先全部放松,而对于一个凡事认真严苛的人来说,一下子找不到‘松’的要领,如果没有一点感觉,弹奏不到十分钟,便会身困膀乏,浑身冒汗。技巧上古筝更难学,而在意境的表现上,‘和雅’、‘清淡’是古琴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所以我们一般不教小孩,第一,他的指力不够,第二,小孩子的理解力也受年龄的限制。但也有例外的,有一个小孩,他特别好动,父母便非要让他来学琴,学了一年,他便能够安静下来。”
“是了,听古琴确实能让人静下来。正如这首诗一样,”林风指着墙壁上的一首诗吟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时又进来一男一女。女的是熟人,她打过招呼,安排两人在茶桌边坐下。待客之道,来人先上茶。倒茶时,那后来的女子并拢食指和中指,轻轻敲击桌面三下。茶桌有些拥挤,小胡、飞燕他们便悄悄地出去了。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可要达到这个境界,太难了!”
那男子站起身来,问问古琴的价格,又拨了拨琴弦,显然他是懂音乐的,“古琴是如何把握音节?”他问。
“这个就靠个人感觉。”
“这怎么可能?”
“就是这样的。”她笑着说。
“那学古琴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主要是看气质,大概说来就是清静儒雅的人,当然也不是绝对的,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嘛。”
“我懂音乐,有什么优势吗?”
“应该有的,在指法的掌握上和音辨上都有优势;但古琴造诣的提高主要是在陶冶情操,在于人的修身养性。”
“这不是和书法一样了吗?”林风说。
“你说得对,前段时间我报了书法班,我觉得书法的笔法和古琴的指法还真有许多相似之处。”她向那女子说,显然那女子也是在犹豫要不要学古琴,“学古琴不仅仅是掌握一门技能,它对我们的人生也很有帮助,在人心易流于浮躁的这个时代,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单纯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那女子点点头,“您可以发一下广告……”
“我不会那样做的,学琴不是做生意,你来我这里学习,你愿意学,我就教你,不仅教古琴技艺,还有做人境界的提升;你不愿意学,我绝不强人所难。”
“好吧,就到这儿吧。”那男子告辞走了。
林风和万哥也恭敬地再三感谢,从琴社出来,又回到那个热闹喧哗的世界。
“看,无尘的大门敞开了。”万哥笑着说。
原来那一帮人早已来到这里在挑衣服了。
这店的装修风格也确实够独特的。进店向右看,这个道理。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可要达到这个境界,太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