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善化寺之最美大殿三圣殿第1/4段
大同当地人称为的南寺即善化寺,穿过让人头晕眼花的南城门瓮城,向西拐,走不多远,马路对面便是苍松翠柏掩隐的古寺,寺门上一块古匾,上书善化寺。寺前广场上有一座黄绿琉璃瓦的五龙壁。
林风去书店买书,转了一圈没有一本合意的。他漫不经心地沿着城墙带状公园与护城河间的甬道向东走去。锻炼的男女老少络绎不绝。南城门蔚为壮观,其广场也最为宽阔。广场有两处池子,池子里音乐喷泉的喷头密密麻麻。一到暑期,这里人山人海。一边看喷泉,一边吃着全国各地来的美食。
林风从永泰门进去。南城墙不但有瓮城,还有月城、耳城,所以,每到春节这里是整个城墙娱乐的中心。两边耳城里分别是刀削面和王府升锅宴。瓮城内回路曲折,不看指示牌是很容易迷路的。可以想象,战争期间当敌人攻进第一道城门,进入迷宫样的瓮城中,只能等着被城上的守军射成刺猬,抛下火油,烧成焦炭。
林风穿过南城门。他想起曾经约晓彤要去善化寺的,如今她却离他而去,想到此处林风的胸口隐隐作痛,还不由地涌出了眼泪。
“一切都结束了。”林风心里想,“也许,从一开始人家的心里根本就没有我。”想到这里,他的心里反而好受一些,但仍然无法割舍这一段感情。
善化寺是古朴厚重的,但相比于其它寺院来,名气却不是很大,游人很少。
林风最喜欢这里,远远的便望见那掩映在苍松下厚重古朴的那罕见的单檐庑殿顶山门,就像一位敞开胸怀欢迎四海朋友的使者,让人的心胸也豁然开朗起来。举步前去,月台之上两尊沧桑的石狮子仿佛要带我们穿越千年回到那辽金时代。
亮过身份证后,林风怀着敬意从东边门跨进这座千年古寺,那身后的万丈红尘仿佛也被挡在了门外。
但见庭院广阔,气魄雄伟。斜对面三圣殿的单檐庑顶,正脊较短,垂脊弧线平缓开阔,屋檐翼状翘起,让人忘俗。
沿天王殿前的台基走去,檐下朵朵斗拱密布,料想有的斗拱并不承力,只起装饰作用。山门悬一大匾,上书“威德护世”,字体敦厚方正有力,为明嘉靖年间的。
天王殿内所塑的自然是四大金刚,体态巨大,身披彩甲,头戴王冠,手持武器,在那高大威严的泥塑雕像之前,让人不由得有畏惧之感,但这里的天王与别处狰狞恐怖之面孔不同,和善了许多,有一尊浓眉上扬,大眼圆睁,似做调皮状。四雕像俱为明代人的手笔。
有两位女孩子双手合十,在那蒲团之上一一跪拜。
三圣殿的本色斗拱,突兀醒目,粗壮、有力,而又排列有序,形似怒放的花朵,这就是斜拱。梁思成曾评价这种“斗拱”说:“斗拱与屋顶争抢着视线。”他还说:“伟大,含有无限力善化寺量,颇足以表示当时方兴未艾之朝气。”
原来,真正意义上的斗拱,应该是大而触目的,无需繁复,不饰彩绘,气度威严自在。辽金人还传承着唐朝的遗风。
到了宋朝,建筑加高,斗拱数量频繁,但体积减小。元朝以后,斗拱完全退化成装饰,描金画彩,失去了让人震撼的生命之力。
三圣殿,是善化寺的中殿,华严三圣,高坐莲台,庄严肃穆,中为释迦牟尼佛,右为普贤菩萨,左为文殊菩萨,称“华严三圣”,故名三圣殿。下边有协菩萨侍立。
大殿门口外放置一块垫子,进大殿前先在那张垫子上把鞋底的污物蹭一蹭,这不仅仅是表示虔诚敬畏之心,这幢金代大殿里铺的方砖都是古物,为防止破坏。
跨进门槛,大殿里视野开阔。大殿采用减柱法,放眼望去,只见四根高高立柱,直撑粗壮梁架,此种举架法为金代做法,斗拱梁架粗壮有力,不做雕饰,豪放粗犷,有大唐之遗风。下部梁架的青绿彩饰,为明清补妆,与两边墙壁彩画为同一时期。两边各有两块古碑,西面有一块称为金碑,为宋朝朱弁撰写。
次间设直棱窗,阳光条条射入,大殿仍显得昏暗。
大约是林风本没有什么晴朗的心情吧,使这静幽的环境更显抑郁,连佛祖和菩萨都治不好他那悲伤的心情呢。
林风只好走了出来。
一个穿着红色风衣系着白色长围巾的女子,持着相机在飞檐下认真地仰首拍照,她那专注的神情吸引了林风。
他心想,“她在拍什么呢?那么认真!”
原来是在拍次间补做斗拱,那一朵斗拱确实与众不同,不像其它的十字交叉斗拱,这朵斗拱有五层,拱都是斜出60度的,层层叠叠,看起来像盛开的多层花瓣。
“这个女子还真是善于发现美啊。”
只见她试了好几个角度,身子也扭到了不舒服的姿势。在那大殿的红墙、粗壮威严的飞檐背景之下,她本身就是一种美。她终于拍到一张自己满意的照片,端详了一会儿,微笑点头。
林风从她那白净的侧脸上看到了只见四根高高立柱,直撑粗壮梁架,此种举架法为金代做法,斗拱梁架粗壮有力,不做雕饰,豪放粗犷,有大唐之遗风。下部梁架的青绿彩饰,为明清补妆,与两边墙壁彩画为同一时期。两边各有两块古碑,西面有一块称为金碑,为宋朝朱弁撰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