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ibqg.net);感谢大家的支持!!



<p>最令袁世凯心寒的是,自己在上奏中,辞去会办练兵处这个兼职他是自己提出的,准了就准了,谁让是自己主动申请呢?</p>

<p>可是,自己在上奏中明明说了,第二、四二镇兵马,防区就在自己的直隶境内,八国联军“尚未尽撤,大局尚未全定,直境幅员辽阔,控制、弹压须赖重兵”,因此请求仍归自己“统辖督练,以资策应”。</p>

<p>但是,这两镇的兵权也被削了。理由是“现在各军均应归陆军部统辖”,并明确派第一镇统制、副都统凤山接管袁世凯交出的北洋军权。</p>

<p>这不是在剥夺自己的军权吗?</p>

<p>想到在那次南北新军的秋操阅兵时,铁良曾用那样一种眼神看自己,这应该是铁良等人在背后搞鬼。</p>

<p>对于铁良,袁世凯感觉到了素和自己不睦,他在背后搞点动作倒没什么可怕。袁世凯最担心的是让慈禧这个心胸狭窄的老女人猜疑,那样一来可大事不妙了。</p>

<p>晚清的宫廷内斗是很出名的,比如,对日本的主战派和主和派。洋务派和清流,维新派和顽固派,等等。</p>

<p>对于最高统治者的慈禧,这好像是她乐见的。因为两派对立,这两伙人就互相监督,互相牵制。就争先恐后的顶礼膜拜最高权力,以获得最高权力的支持和认可。</p>

<p>这样一来,最高权力也就越发巩固。</p>

<p>如果群臣团结一致,都忠于最高权力倒好,要是合起来把最高权力架空,最高权力不就被边缘化了吗?</p>

<p>袁世凯其实没参加过两派斗争。对日之战,要论他个人的心意,他是应当属于主战派的。只是因为他是李鸿章的人,硬生生被归进主和派。</p>

<p>而在庚子国难中参加东南互保,他其实也不是想加入那一派,和另一派势不两立。只是因为身不由己,只是因为事情赶到哪儿了。</p>

<p>袁世凯知道,在清廷这样的政治环境里,身后没有靠山是不行的。</p>

<p>他开始的靠山是吴长庆,后来靠上了李鸿章。李鸿章死后,他靠向了荣禄和奕劻。现在,荣禄死了,靠山就剩下奕劻了。</p>

<p>他本以为通过这一段时间努力,他已经靠上了慈禧,这个最牢靠的靠山。</p>

<p>现在看来这只是自己的一厢情缘,慈禧的这个靠山,是不容易靠上去的。</p>

<p>再说了,君心难测,伴君如伴虎,这一次袁世凯是亲身体验到了。</p>

<p>袁世凯给自己的忠告是,在自己直隶这一亩三分地,好好消停一段时间。在接下来的日子,他也真这样做了,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p>

<p>现在,我们得深入地认识一下奕劻了。</p>

<p>奕劻,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曾孙。爱新觉罗.永璘之孙,不入八分辅国公爱新觉罗.绵性的长子。</p>

<p>满族镶蓝旗人,一八三八年出生于北京,过继庆郡王绵慜为嗣子,初封辅国将军,后晋爵贝子、贝勒,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加郡王衔,任御前大臣。</p>

<p>光绪二十年(一八八四年),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进爵亲王。</p>

<p>奕劻一辈子没什么建树,业绩平平,但因为他会看风向,识大体,是晚清政坛上的长青树,不倒翁。</p>

<p>这个人说他没水平吧!他真的水平有限。可是也很怪,几乎在每次重大时刻,他都能站对队,都能立于不败之地。</p>

<p>比如在维新运动中,他是坚决反对变法的,和李鸿章一起,成为反对派领袖。</p>

<p>在庚子事变中,他是坚决主张镇压义和团的。</p>

<p>而当载漪等极端派占了主导后,他见慈禧支持极端派,只能装病不出。</p>

<p>这使他既没有同那忠心耿耿的五大臣那样,遭杀身之祸,也没像载漪之流一样最后遭清算。</p>

<p>而在庚子国难中,他和李鸿章同为与八国联军的全权代表,做通了列强的工作。没追究庚子事变十年(一八八四年),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进爵亲王。</p>

<p>奕劻一辈子没什么建树,业绩平平,但因为他会看风向,识大体,是晚清政坛上的长青树,不倒翁。</p>

<p>这个人说他没水平吧!他真的水平有限。可是也很怪,几乎在每次重大时刻,他都能站对队,都能立于不败之地。</p>

<p>比如在维新运动中,他是坚决反对变法的,和李鸿章一起,成为反对派领袖。</p>

<p>在庚子事变中,他是坚决主张镇压义和团的。</p>

<p>而当载漪等极端派占了主导后,他见慈禧支持极端派,只能装病不出。</p>

<p>这使他既没有同那忠心耿耿的五大臣那样,遭杀身之祸,也没像载漪之流一样最后遭清算。</p>

<p>而在庚子国难中,他和李鸿章同为与八国联军的全权代表,做通了列强的工作。没追究庚子事变的首恶,保住慈禧的命,而又立了大功。</p>

<p>他一般不参与宫廷的内斗,用他自己的话说,谁对我听谁的;这或许是他能成为晚清政坛不倒翁的一个重要因素。</p>

<p>都说高处不胜寒,但身居高位的他好像从没引起谁的关注。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因为,庚子国难中为保慈禧立了大功,越发得到慈禧地器重。</p>

<p>荣禄死后,他已经成了军机处的领衔军机大臣。他的儿子载振为商部尚书,父子俱贵,势焰熏天。</p>

<p>奕劻和袁世凯其实没有什么共同志向,两个人关系好,主要是奕劻能贪,袁世凯能送。</p>

<p>比如荣禄病危时,袁世凯听说奕劻要领衔军机处,即派杨士琦给奕劻送十万两银票。杨士琦曾告诉奕劻:“这微数目,不过是作为王爷到任后零用而已,以后还得特别报效。”</p>

<p>奕劻进入军机处成为领衔大臣后,袁世凯越发殷勤,每个月,每逢年、节日都有礼奉送。</p>

<p>遇有奕劻和福晋的生日,甚至奕劻儿子的成婚,女儿的出嫁,孙子的满月和周岁,所需开资都有袁世凯预先布置,不费王府一钱。</p>

<p>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袁世凯有什么事,奕劻自然是尽全力。</p>

<p>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在朝廷差不多是尽人皆知。很多人在背后议论,称奕劻为袁世凯的傀儡,是袁世凯在朝廷的代理人。</p>

<p>奕劻伴随着位高权重,更加贪得无厌,变本加厉。</p>

<p>特别是任军机处的领衔军机大臣后,管理财政处、练兵处事务,集内外大权于一身。 与其子载振、大臣那桐卖官鬻爵,被当时的人们讥为“庆那公司”。</p>

<p>大小官员都去贿赂他,庆亲王府门庭如市。奕劻挥霍异常,但是尚能积蓄起巨款,在英商汇丰银行存入一百二十万两私产。</p>

<p>光绪三十四年,奕劻七十诞辰,大开祝典。成了官员们攀缘交结的好时机,而奕劻更是大肆进财纳贿。各地进献者络绎于道,王府门前车水马龙,列起了长阵。这一次七十寿诞,奕劻所得现金达五十万两白银之多,礼物价值更为百万两白银以上。</p>

<p>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一月二十九日,奕劻病死于天津租界,时年七十九岁。内务府大臣初拟谥“哲”,按谥号解,知人曰哲。</p>

<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