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br />
<p>正当赴德去“道歉”的亲王人选久拖不决时,德国新任驻华公使穆德向清政.府的议和大臣李鸿章和奕劻推荐了年仅十八岁的醇亲王载沣。</p>

<p>载沣之所以成为赴德道歉的不二人选,德国人看重的是载沣的身份特殊。作为光绪皇帝的胞弟,慈禧的亲外甥,载沣的地位相比于其他亲王更尊贵,更能表现出清政.府的“道歉诚意”。</p>

<p>在确定了人选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远在西安的慈禧和光绪帝正式任命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并任命前内阁侍读学士张翼,精通德语的副都统荫昌为参赞,随同载沣出访。</p>

<p>慈禧之所以选中了载沣,一方面因为地位和血统的崇高是其他亲王不能比的。另一方面慈禧也考虑到了载沣的年龄尚小、血气方刚。即使到了德国,德人出言侮辱、羞辱,载沣也是可以据理力争的。</p>

<p>毕竟他还是一个十八岁的亲王,有着自己的个性,即使是惹出什么纰漏,清廷也有回旋的余地。</p>

<p>如果换做的是一个资格、阅历尚老的亲王,在外做事时便会有所顾虑。即使不会对德人的要求妥协,也会在做事时处处小心谨慎,事事多虑。这便会缺少一种果断,一种性格,难免会使其个人受气、国家受气。</p>

<p>果不其然,在醇亲王载沣到达德国后,德人要求载沣向当时的德皇行跪拜礼。</p>

<p>为了国家的尊严,十八岁的载沣据理力争,坚决不向德皇行跪拜礼。此举不仅使得国内臣民纷纷叫好,也让德人对中国刮目相看。</p>

<p>完成了这次带有屈辱性质的“道歉”之旅。首先通过这次出访,让载沣开拓了眼界视野,加深了对国外的了解。而通过这次出访,载沣“圆满”完成了政治任务,让慈禧甚为满意,也为其以后仕途的腾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其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p>

<p>在光绪二十九年的时候,离载沣完成任务已经过了两年多,他也从原本的十八岁成长为了二十岁。</p>

<p>刚满二十朝廷便将他提拔为了随扈大臣,三年后又将他提拔为了健锐营负责人、正红旗满族都统。</p>

<p>此时的载沣还只是负责军事上的事务,但是在后来的几年中,他的位置和权力慢慢地走向了上升的快车道。从光绪三十四年起,便担任起了军机大臣的重要职位。</p>

<p>醇亲王载沣自担任了大清朝的监国摄政王,整个王朝的命脉就都紧紧地握在他的手中。他同时也清楚自己所面临的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