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藏起来从此再不敢露面。</p>

<p>几经反复协商,各方对所有退位条件达成一致。十日,袁世凯召集内阁大臣和近支王公,讨论通过了南京政.府提出的清帝退位条件的最后修正案。</p>

<p>十一日,隆裕太后认可,决定下诏退位。</p>

<p>同日,袁世凯将尚未颁发的清帝退位诏旨电达伍廷芳、唐绍仪,并转孙中山,黎元洪和南京临时参议院并各部长。与此同时,袁世凯复发一电,等于是对外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p>

<p>电文的开头言道:“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今由弊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穷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p>

<p>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也就是宣统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养心殿里举行了清王朝也是中国传统王朝的最后一次朝见仪式。</p>

<p>这一天清晨,内阁大臣们仍像往常一样头戴翎顶、冠带,早早来到乾清宫东南角上的廊子里候旨。</p>

<p>不久,一个小太监的通报声打破了尴尬的沉默:“太后已到,请各位大臣上殿!”</p>

<p>大臣们听后纷纷起身,他们习惯性的整了整冠帽朝服,随后在外务部大臣胡惟德的率领下走向养心殿。在那里,内务府大臣世续和原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早早的在殿中等候。那些带刀的侍卫也像往常一样站在那里,依旧威风凛凛。</p>

<p>片刻之后,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声:“太后驾到!”</p>

<p>各大臣齐齐转身,只见隆裕太后在两个太监的引领下,牵着六岁的小皇帝溥仪进了殿,慢慢的走向了宝座。因为是最后一次朝见,也就不按以前的规矩,隆裕太后不垂帘,大臣们也不必向皇帝三叩九拜,只是由胡惟德领着向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三鞠躬,就算是行大礼了。</p>

<p>胡惟德上前启奏:“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因病不能上朝,特委托臣等前来向皇上和皇太后请安。”</p>

<p>隆裕太后听后点点头,说:“袁世凯为国家鞠躬尽瘁,为皇室出力不少。他能为皇室争取到如此优待条件,也实在不容易。今天我就按南北议和的条件颁布诏书,实行退位,让袁世凯去做好善后事宜。”</p>

<p>说到“退位”二字,隆裕太后还是忍不住眼圈一红,几乎要掉下泪来。底下的大臣们局促地站在那里,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尴尬异常。</p>

<p>隆裕太后拿起御前太监将早已准备好的退位诏书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