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2/3段
br />
<p>挺进军总司令 黄毓成 斐章 云南 同盟会</p>
<p>第一纵队司令 杨杰 耿光 云南大理 国民党</p>
<p>第二纵队司令 叶成林 云南 未详</p>
<p>(说明:一梯团 约合一旅,一支队约合一团)</p>
<p>在国家有难时挺身而出,历史应记下这些人的名字。</p>
<p>在当时,国人还是很注重地域和乡土观念的。从以上人员的籍贯和党派看,护国军确实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地无分南北,省无论甲乙,同此领土,同是国民,惟当量材程功,通力合作,决不参以地域观念,自启分裂;倒袁救国心理大同,但能助我张目,便当引为同志,所有从前党派意见,当然融消,绝无偏倚”。</p>
<p>其中有一人,即第一军第六支队长朱.德,一点不错,这便是世人熟知、大名鼎鼎的朱老总。朱.德有一篇纪念其母亲的文章,曾收录在中学语文课本。他在那里提到了,他家的一笔外债,在他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只是,这个时候,他还是个支队长,也就是团长。</p>
<p>洪宪帝制以前,袁世凯就一直视云南为异己,对云南的军队实行的是削减的政策。对云南的军费,则是一压再压。到了民国三年的云南军费已降至三十二万余元,民国四年更减到了二十四万余元,又减少了四分之一。</p>
<p>由于军费减少,自然不能多编部队。因此,云南当时现役兵只有两师,一个混成旅,一队宪兵和十余个独立步兵连,一个独立步兵营,九十三个警卫队。</p>
<p>在举义讨袁的出师计划中,第一军要编三个梯团出四川,第二军编两个梯团出广西入广东,第三军编一个梯团及先遣一纵队出贵州会师湖南。</p>
<p>有一支队扎武定,远图成都,另编挺进一军由贵州直趋辰、沅、常德,伺机进兵武汉、荆、襄。这样一来,云南的精锐现役部队大部分都已抽空。无论前方后方都需要大量人员补充。</p>
<p>唐继尧随即委任蒙自道尹兼护国军第二军参谋长何国钧为义勇军司令官,募集义勇四千余人。派马文促为游击统领,黄文忠为游击队统带,并在昆明设立征兵事务所。增编新军二十团(原有八团),警卫团四团(原有二团),骑兵、炮兵各一团。</p>
<p>新编各团团长是:</p>
<p>禄国藩为第九团长、朱.德为十团长、盛荣超为十一团长、杨体震为十二团长、李修家兼十三团长、黄永社为十四团长、李植生为十五团长、刘法坤兼十六团长、马为麟为十七团长、马骢为十八团长、缪嘉寿为十九团长、马轸为二十团长、马梁为二十一团长、邓埙为二十二团长、林桂清为二十三团长、徐振海为二十四团长、方声涛兼二十五团长、钱开甲为二十六团长、段廷佐为二十七团长、周宗濂为二十八团长、陈维庚为警卫第二团长、叶荃兼领警卫第四团长、廖鼎高为骑兵团长、李朝阳为炮团长。</p>
<p>各团先后成立,日夜勤加训练,厉兵秣马,准备出征,较起义前的兵力增多了二倍。</p>
<p>军队扩充了,紧接着是饷械问题,云南本是靠协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