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改革燕地制度 任命陆游做教育部长第4/4段
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白银的年收入量达10万余两。所以当时的银矿还是最够支撑全国,并且浩成将此举上书赵构,又鼓励官家船队前往海外东瀛等银矿之地采购。此举赵构也推广了全国。
对于官员的俸禄,浩成并没有照搬明代制度,明代的官员偏低并不是说官员很穷,而是明太祖将官员工资算得很精准,虽然能保证官员养活好几口人家,但是却忽视了官员与官员之间的人情世故,往来送礼,赏赐下人等公差之用,此法是希望官员个个都是清廉。
但是不能要求每个官员都是像海瑞那样清廉。官员的廉洁一是要靠一定的数额的高俸禄,因为他有了一定的俸禄,便会减少贪墨的可能,因为他的俸禄已经足够,其次是需要一定的法律去约束。这就是胡萝卜加大棒。
因历史上宋朝最高级的官员,比如说宰相,每个月可以拿到的俸禄是四百贯钱,也就是相当于每个月可以拿到32万,另外这还不是全部,还有各种补贴,比如说餐饮补贴、燃料补贴、保姆补贴等,加起来也就更多了。
所以宋朝的官员们生活常态就是锦衣玉食,浩成对俸禄这块是有增无减,并无改动,当然增加官员俸禄是在不影响百姓的基础上,以及该官员对百姓的功绩的前提下再酌情进行增加。
浩成又改革钱庄,古代的“钱庄”是赚的是用你存在哪里的钱去投资或借贷来赚中间的差额。
现代的“银行”有很多的赚钱手段,转账给其他银行、汇款、小额账户管理费、年费、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的差额、提供投资理财业务、与房地产商的合作等。
他们之间一个很普遍的道理是拿别人的钱赚钱。因为银行的稳定性高和方便所以很多人愿意给他们钱。不同的是现代的“银行”通过提供其他服务赚钱。古代的钱庄是很少存在这样的现象的。
所以浩成在燕地内的钱庄增加了几种功能,除了能货币兑换,存款、放款。在基础之上包括了现在的银行借贷,只不过没有利息,比如借一万,可以分期,但没有利息。因为浩成设立的钱庄并不是靠民间借贷赚钱。
比如有人做生意需要用钱,钱庄进行投资,倘若此人生意做大,该钱庄可从此人每月生意的营业额中分成20%,到了年底可从该人一年总生意营业额再分成20%,当然了钱庄会与燕地的收税政府人员联合调差,如果该人生意不好,甚至没有盈利,钱庄则不会抽取提成。目前燕地内的钱庄统一为“中华钱庄”。全国目前只有“中华钱庄”可有此权力,并且经赵构同意,可在全国开分店。
该钱庄总部在北京,钱庄的主人是前水泊梁山好汉神算子蒋敬之子蒋翰涛,因花云平举荐其人,并且其人继承了其父蒋敬的长处,精通书算,能“积万累千,纤毫不差”。所以浩成任命为中华钱庄总部的庄主。中华钱庄实则就是浩成的小金库。
至于医学这块,宋朝政府为了提高行业的从业人数,设立太医局管理医学教育,而太医局隶属于国子监,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医科大学。
这所学校有着科学的医学分科,有方脉科(内科)、针科、疡科三个专业,并且在这里的学生要系统的学习医学知识,史上记载“医者之经,《素问》、《灵枢》是也”。
为了让百姓买得起药,用得起药,宋朝对城市平民进行医药救助,大力发展官办药房,当时的临安府就有五所药局,这些药局“四铺发药,应济军民,收本钱则不取息”。
因为依靠国家财政补贴,这类药房的药物售价市价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当国家遇到流行病和发生疫情时,药局还会无偿散药给百姓。这些药局除了售卖药品,还配置了坐堂医生,据记载“民有疾咸得赴局就医,切脉约药以归”,这些药局承担的职责和现代的诊所又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这块浩成改动的不多,只是规定燕地每个城、镇,乡都举要设置医药局,药房,医馆,且保证要二十四个时辰营业,因为人什么时候生病谁也讲不清楚。
其次所有的医师均要有能够行医的证书,而证书将会由北京的太医局配发,而北京的太医局乃是汴梁太医局神医安道全之子安景顺担任,安景顺尽得其父亲真传,所以被浩成调来燕地,并且担任北京太医局局长,燕地所有的医师,药师,军医都经过其培训,并且浩成将安家的医学之道编为教材,方便后人学习。
最后在夜市这块,由于宋代没有时间限制。只是由于古代蜡烛是高消耗品,所以晚上店家不敢多用蜡烛。但是浩成觉得,燕地的所有蜡烛由燕王府供给,以保证夜市畅通,但是所提供的蜡烛费用,由夜市开始时的店家营业额抽取百分之五,毕竟刺激消费能得到远远比消耗这些蜡烛的成本要多的多,所以以至于后面很多商家也发现利大于弊,所以逐渐也开始免费提供蜡烛。
在燕地,不单有夜市还有鬼市,所谓鬼市即时民间的走私贸易,以物换物,自有一套规定交易的法则。浩成明白走私这个东西想要完全禁止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搞得太过,并且鬼市的负责人与浩成也达成了协议,全国各地的鬼市只有燕地的鬼市会提供30%的盈利交给浩成,并且按照浩成的规定不搞出事情,保证地方太平。所以浩成也是答应了。
以上政策只有推行白银,得到了推广。但是其余的皆只有在燕地实施。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