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显忠为国捐躯第1/2段
上章说到大同保卫战,耶律大石的三十万大军大败,连耶律大石都被呼延钰打落马下身亡。
罗鸿等部与李继威部会合后进驻大同城,只见李继威拱手激动道:“几位将军率部增援大同,解了大同职之围,李某替大同城的将士以及百姓,谢过几位将军了!。”罗鸿也拱手说道:“李将军不必客气,保我汉人疆土义不容辞,如今这几万俘虏不知该如何处置?。”
李继威说:“依我看,如今朝廷在西线连吃败仗,不如将这些俘虏有愿意入我宋地,为我大宋子民者,我等可安排其住在大同,如不愿意者,就放其回归关外,对了不知燕王人在何处?。”一旁的呼延钰说:“我家王爷率骑兵军团深入漠北辽国王庭,也不知胜负如何!。”
李继威赞叹道:“燕王这一手厉害啊,直插敌辽国老巢,而如今耶律大石已死,倘若燕王真的攻下辽国王庭,那么关外辽国便会土崩瓦解,我大宋即可乘机夺取关外,也可休养生息,专注对付西边的西夏。”
杨偰说:“那是,叔父打仗向来出奇制胜!。”吴为笑道:“你丫,一说到燕王就是无限崇拜,不过也是,燕王如能夺取辽国王庭,那么我大宋关外的压力将会大大减,再说朝廷目前是连吃败仗,继续几个打胜仗来振奋军心、民心、我等还是速速将大同城捷报送往朝廷。”
另一边西夏东征白永生,率领三十五万将长安城团团围住。而长安城内的李显忠大军早已粮草不继,城中断粮许久,甚至都开始杀马充饥。一日,白永生心生一计,便苦心孤诣,写下书信一封,命探马送入城中交予李显忠。
李显忠为避免单独察看与众将士生出间隙,随召集众将领打开书信,只见书信上写着:“显忠兄,昔日弟与兄虽曾在西夏共事,奈何时日甚少,弟深感兄为大宋为百姓之拳拳赤子之心,如今兄之人马已被弟围困在这儿长安城中,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兄长可以不顾自己部下的死活,与弟以死相拼,可是长安城内的数十万百姓却是无辜,难道兄为了成全自己的英名而要拉上全城百姓陪葬吗!弟有三策,可供兄选择:
其一兄长率部继续顽抗,再拉上城中百姓陪葬。
其二,弟闻兄长乃是唐代宗李豫次子、昭靖王李邈的后人,其家自唐朝以来,“世袭苏尾九族巡检”。弟可上表国主仍封兄为王,为我西夏镇守陕西,世袭罔替,兄之部下,一概不动,仍由兄长统领。
其三,弟念及昔日与兄长之情,不忍兄死于弟之手,弟明晚会令围困东门军士撤离,兄长可率部突围,但潼关之路已封,弟只能放兄之部队从东南山区撤往河南,无论兄长选择哪条,弟保证对长安城的百姓秋毫无犯,示如本国百姓,弟,白永生百拜。”
李显忠与众将士看后,众将纷纷都说:“王爷,我等乃是大宋之将,我等誓死不降!。”而李显忠却深思不语,过了一会儿,李显忠开口说道:“哎,我等定要为大宋流尽最后一滴血,至于城中百姓却不应陪我等一起受苦,我决定明晚曲端将军与吾儿李师闵率领一万镇戎军向东突围,走东南山区进入河南。其余诸将及军士随我血战到底!。”
曲端将军说:“王爷,为何只让末将突围,末将不走!。”五子李师闵也说:“是啊父王,孩儿要和父王及众位叔伯与长安城共存亡!。”
李显忠却一脸严肃说:“你二人休要多言,曲端将军你“警敏知书,善属文,长于兵略”,你当年曾多次击败金国大将完颜娄室,在我军之中本王最看好的就是你,本王不忍如此人才就此陨落,本王也是为了大宋保留我西军人才,至于我儿李师闵,你虽然勇猛,但是你年龄最小,父王也不忍心看我李家一脉断绝,所以你和曲将军明晚速速率领镇戎军向北突围!。”曲端和李师闵刚要劝说,又被李显忠呵斥无需多言,众人只得皆奉显忠号令!。
第二日晚上,白永生命围困东门的伍天义部军马撤离,放出一个口子。果然只见有一部宋军从城中突围。白永生以为是李显忠率部突围,但事后才得知是李显忠儿子及曲端将军撤走,此乃后话。白永生之所以故意放出东门口子,一是为了兄弟之情放李显忠率部逃走,二是乘东门大开之时,西夏骑兵可迅速从其余两门火速杀入,如此长安城可破。
只听一声炮响,白永生命令北门,南门两门的骑兵火速攻入东门!只见两门骑兵迅速合围至东门,守东门的宋军来不及反应,被西夏骑兵缠上!那李天霸、郭武,王天强冲锋在前,丁雄紧随其后,宋军军士一片片倒下。白永生下令全军猛攻东门,两军激战两个时辰后,西夏军杀入王府,李显忠几个儿子拼死抗敌,奈何皆死于李天霸、郭武,王天强三人之手。
而那李显忠见大势已去,自刎而死。白永生等几位太保念及李显忠及其几个儿子忠义,厚葬了他们,并亲自撰写悼词檄文,长安城得百姓尽皆垂泪,而白永生也履行他对李显忠得承诺,对长安城的百姓秋毫无犯。
你当年曾多次击败金国大将完颜娄室,在我军之中本王最看好的就是你,本王不忍如此人才就此陨落,本王也是为了大宋保留我西军人才,至于我儿李师闵,你虽然勇猛,但是你年龄最小,父王也不忍心看我李家一脉断绝,所以你和曲将军明晚速速率领镇戎军向北突围!。”曲端和李师闵刚要劝说,又被李显忠呵斥无需多言,众人只得皆奉显忠号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