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发行国债 制定大明宝钞第1/3段
上章说到浩成与西凉国签订停战协议,并且整顿军队,十日之后迁都北京。
十日之后,正当浩成准备出发之时。荣国公谈玮在垂拱殿外求见浩成,浩成问道:“谈先生有何事,如今朕马上要随大队人马前往北京,谈先生莫非是有大事前来?。”谈玮说道:“陛下,如今大明天下已定,臣还是喜欢过闲云野鹤的生活,所以恳请陛下,准臣辞官。”
浩成一惊,这家伙难道是怕我学汉高祖刘邦杀功臣,其实放了他倒也没什么,只是如今内忧外患,这么一个能人在民间,总是不大放心。不过最后还是浩成还是批准了谈玮归隐的请求,并赏赐了丰厚的金银,供其路上所用。
离开汴京之前,浩成又把原来汴京皇宫内的太监与宫女全部解散。毕竟北京的紫禁城内原本就有一批宫女。于是,中国历史上的太监制度,在这个时空消失了。
由于大队人马太多,而浩成又是喜欢多管闲事的人,一路上惩治贪官,为民解忧,可没闲着啊!两个多月才回到北京。浩成回到北京的这一天,北京城内张灯结彩,朱雀大街两侧的屋宇之下拉上了红绸,上万名“锦衣卫”沿街立下,顺着朱雀大街蜿蜒直至宫门外,两旁的百姓欢呼不已。
因为他们深知当今陛下,定都北京,那么也就意味着自己就是住在天子脚下的臣民,不但离天子和中央政权比较近,和权贵们照面的机会也比较多。
而且此次靖难之役中的北京保卫战,京城的百姓皆上城协助燕军守卫,浩成感念北京百姓的恩情,不但抚恤了阵亡的百姓,而且免了北京城三年的赋税。
随即,第一军、第二军、炮兵师、第五军则驻扎在北京城东、西、北三个向。而第三军则由赵汉、马云率领返回宁远、山海关驻地,继续训练。至于刘淮的第五军则从汴京开拔,驻守凤阳。
来到北京城后,浩成负责提出大致的治国方针,具体实施由内阁大臣执行。因与西凉国签了三年的停战协议,所以浩成在这段时间要发展国力,以备不时之需。浩成决定先从货币这块先着手,浩成决定开发“国债”制度与完善“银票”,纸币,铜钱等问题。
首先银票与纸币是不同的。银票只能兑换,就相当于现代的支票,而纸币是可以流通的。
北宋的“银票”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银票。银票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银票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银票”。这时的“银票”,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银票”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银票铺,并在各地设银票分铺。由于银票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所印“银票”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银票”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银票”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
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银票”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后来银票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银票”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银票”,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这种“银票”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银票。
但并非所有的银票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银票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银票”无法兑现。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泳对银票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至此“银票”的发行始取得政府认可。
官银票”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他人难以伪造,所以“银票”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银票”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