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发行国债 制定大明宝钞第2/3段
第一、规定银票本为票号发的汇兑凭证,需要有密押,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
第二、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
而且目前大明朝的民间贸易日益频繁,人们做买卖奔波于平遥与外地之间,由于随身携带银两既不安全又不方便。于是,大量的商人、百姓便做起了汇兑的买卖。商人拿着银票就可以到大明国的中华钱庄,根据票号换取银两,方便、安全。而各地银价的差异和银两成色的不同,则成为中华钱庄赚取的利润。
货币问题,目前流通的货币就是铜钱与宋代纸币,纸币分为有交子、钱引和小钞三种。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
但是问题是宋朝纸币的缺点就是纸质易烂。所以浩成借鉴了历史上明朝的货币制度“大明宝钞”。而浩成成立的也是大明国,所以浩成取消了交子、钱引和小钞这三种纸币,统一使用“大明宝钞”。
统一规定:一千文铜钱=十两银=一两金子。
宝钞印框高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大明宝钞里外都透着一个“大”字,它的面额分七等:“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在版面设计上更加简介匀称,文字简练,刻工细腻。钞体为竖长方形,花栏内为龙、缠枝番莲、云气纹等。内栏上端书写钞额,钱图两边为“大明宝钞”、“通行天下”九叠篆文8字。
至于防伪这块,浩成则规定印钞用的纸张,是由官府选定的,百姓不得私自使用,且制钞主要取用桦树内一层极薄的内皮,采用一定的工艺做成,各省布政司要钤印记,各府、县也要签押印证,然后发于中华钱庄,还在纸币上印上复杂的图案,让作伪者不易临摹。更是规定,凡是出现伪钞案,凡起意者、雕板者、印钞者、抄纸者、项科号者、收买颜色物料者,“具是同情伪造,皆合处死”。
最后就是国债制度,所谓国债即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朝廷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朝廷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大明国的国债由户部代表朝廷发行的国家公债,由户部信誉作担保,信誉度非常高,历来有“金边债券”之称,凡是大明百姓、或是民间的店铺、家族企业等以及来大明的外国人皆可以投资国债。其种类有凭证式国债、无记名(实物)国债。
凭证式国债是指朝廷采取不印刷实物券,而用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它是以国债收款凭单的形式来作为债权证明,不可上市流通转让,从购买之日起计息。在持有期内,持券人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握取银两,铜钱,纸币等,可以到附近的中华钱庄点提前兑取。提前兑取时,除偿还本金外,利息按实际持有天数及相应的利率档次计算。
无记名国债为实物国债,是一种票面上不记载债权人姓名或店铺,家族企业及单位名称,以实物券面形式(券面上印有发行年度、券面金额等内容)记录债权而发行的国债,又称实物券。
发行国债的目的是:
1、筹措军费,在战争时期军费支出额巨大,在没有其他筹资办法的情况下,即通过发行战争国债筹集资金。发行战争国债是各国政府在战时通用“大明宝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