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征大理 定制《大诰》第2/2段
除此之外,古代的交通很不发达,到达京城则需要跋山涉水,百姓上访的过程中,需要不少的费用,长路漫漫,在上访途中,还要承受着各级官员的刁难。因此,百姓上访得到的则比失去的更多,时间一长,大家都懒于上访了,不过有总比没强!
而且浩成的大明国官员的工资制度是照搬了宋朝官员的工资制度,并没有照搬历史上的明朝官员工资制度。所以浩成以为如此高薪养廉,官员们贪腐的机率应该大大降低了吧。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事与愿违,让浩成没料到的事,人的贪念是永远存在的,只不过首要看大小,其次看触发贪念的时机与条件,这里暂不细说。
处理完段世虎之后,浩成觉得为了大理国有可能会趁机进攻大明,召集内阁大臣商议用兵之事,当然浩成本身心里就想把大理收回来,自五代十国时期,白族人段思平在推翻大义宁国后,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理”。
大理政权的统治范围很广,包括我国的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西南部,此外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也是它的统治范围,可以说当时的大理国国力强盛、称霸西南。
疆域大概是今天的云南省,贵州省西南部,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政区与南诏相当,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相当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
大理国后期废除了节度和都督的军事辖区,对其他建制略作了调整,设置八府、四郡、四镇。
北宋建立之初,并没有和大理国接壤,直到赵匡胤派大将王全斌、刘光义率领5万精兵,兵分两路,讨伐后蜀政权。拿下后蜀政权后,全斌将西南的地图进献给皇帝,同时提出挥师南下,征讨大理。
但赵匡胤看了看地图,觉得大理国地区云贵高原地区,此地有不少高山大河,地理情况十分复杂,不利于大规模军队的行军。再加上云贵高原地区瘴气很厉害,宋军以北方人为主,很容易水土不服,造成严重的非战斗减员。
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大理的国力很强,而且大理的统治范围很广,不仅拥有数十万军队,而且他们的武器装备十分精良,战马的数量也很多。
加之赵匡胤虽然是武将,却通晓历史,他知道强盛一时的唐朝就是因为与南诏(统治云贵地区的政权)发生战争(“天宝战争”),导致兵力空虚,引发安史之乱的。而当时的北宋刚刚建立5年,全国的禁军只有19.3万人,况且天下还没有统一,根本没有必要对西南用兵。
再者赵匡胤考虑与其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北宋每年还要从大理购买上千匹战马,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赵匡胤用玉斧“画大渡河以西”,然后说道:“此外非吾有也!”划定了北宋在西南地区的边界,宋军不得渡过大渡河,换言之就是承认了大理政权的存在。
而且北宋与大理的确也建立起了非常良好的关系。大理国经常派出使者进贡,宋朝对大理历代的君主进行封赏。
不过浩成觉得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再说大理本就是中华国土的一部分。但是从北京发兵到云南路途遥远,地形不利用大兵团作战,所以派遣的军队必须少而精,更重要的是朝中大将都需要对付北方外患以及西北方向的西凉,都不宜轻动。
经过一番讨论,浩成决定派西平侯沐闯为主帅,领军前往贵州,准备伺机对大理国征伐。之所以选沐闯为帅,除了上述原因朝中大将不宜轻动之外。
主要是因为沐闯少年英雄,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前沐闯随浩成征战,兵法武艺均有长进,再者沐闯年纪虽轻,但聪明敏悟,在五军都督府担任都督佥事时,处事果断,解决问题快,毫无遗漏,诸将领以及安娘也多次称赞他的才干。而且沐闯自从上次目睹了大理国段世虎强抢民女之事后,对大理国的印象极差。
其实打仗就需要跟敌人有过节的人,因为跟敌人有过节,这种人打起仗来,会越打越猛!
随即浩成发布诏书,命西平侯沐闯为十八军军长,政委由原山东济南府守将贾延武担任,贾延武乃是云台三十六将之一“银戟太岁雪天王”贾复的后人,贾延武长得与先祖颇为相似,且武艺高强。参谋长由浙江台州总兵朱逸奇担任,并令沐闯三日后出发,先与贾延武、朱逸奇在江南会合,然后率领大军进驻贵州相机攻打大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