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疏浚运河 治理黄河水患第1/2段
上章说到黄河泛滥,波及运河并导致大明运往陕西前线的军需物资受到了极大的损失。
第二日下午,百官在奉天殿觐见浩成,而范直清则送上了治理黄河水患的方案。
浩成一边打开范直清交上的方案查阅,一边又令范直清口述,只见范直清早有准备,先令人呈上大明地域沙盘,随即便侃侃道来:“启禀官家,当年前朝高宗时期,为了抵御金兵南下,高宗就曾令官员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
但那次黄河改道之后,使原本富庶的中原地区突然成为一片泽国,金国兵革虽利,却陷于泥泞之地,粮草辎重筹措无着,南下进攻势头顿减,给前朝在江东站稳脚跟争取了时间。可是当年今金宋双安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均无意堵塞决口,黄河因此越发泛滥成灾。
而后官家与岳王爷率军北伐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并且直捣黄龙府后,中原大定,江淮地区也逐渐恢复了生机,前朝才腾出手,治理黄河,才让黄河河渠稳定。
如今黄河再次泛滥,臣建议先堵塞白茅堤决口,挽河南流,回到泗水、淮水旧道,东入黄海,如此即可将黄河水患的问题解决。”
还未说完,浩成则说道:“想法不错,但据朕所知白茅堤决口宽四百步左右,中流深三丈余,波涛汹涌,极难堵塞,你有没有具体实施的方案?。”
“官家切莫心急,臣正要说到此处,还请官家继续翻阅手中的奏折。”范直清继续说道。
“第一步是在决口上方穿一直河,以代替原来比较弯曲,其主溜直冲决口的一段河道,这就大大地降低了堵口的难度。
第二步是在决口上方的直河上,修建了刺水堤和石船斜堤,由二十七艘装满石块的船构成,它们排成三行,与白茅口成斜线,沉于白茅口上方,这样就把河水导向对面,进一步降低了堵口的困难。
如以上两步能完成,就能完成堵口,实现了挽河南流的任务。”范直清得意地说完后,不禁口干舌燥,浩成命宫女递上贡茶,让范直清饮用。
浩成听后,心里对范直清更加佩服,对范直清的治水方案赞叹不已。
而范直清见浩成对自己的方案非常满意,遂又说道:“官家,其实啊这治水的方案,都是次辅王珏写的,臣只是稍加润色了下,官家可能还不知道。当年王珏的先祖王文公王安石大人就曾在前朝时治理过黄河水患,而王珏结合现在的情况,亲自制定了此方案,还请官家对王珏多加赏赐。”
说罢,浩成激动地说道:“老王,可以啊。真没看出来,你小子还有这一手啊!。”
王珏激动地拱手说道:“微臣不敢,这都是官家天威所至,臣只是略尽了绵薄之力。”
范直清见浩成非常高兴,又眼神示意了下王珏。王珏立马心领神会,从袖口中又掏出一份奏折,呈给浩成后继续说道:“官家,虽说此法能治理黄河水患,但此次水患还影响了运河,这份奏折是臣治理运河的方案,还请官家细细审阅。”
浩成又打开王珏治理运河的奏折查阅,王珏则继续说道:“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也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
而自隋炀帝杨广统治中原后,迁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地区,使长江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
在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2000里(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
又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2000里(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直接沟通了黄河与淮河的交通,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
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800里(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