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旅行(二)第1/3段
烙锅起源于清朝,是贵州当地广受欢迎的美食。
一个中间凸起,四周带沿的黑砂锅,可以将各种食材放入进行烤制,再来上点当地人特制的辣椒面或者烧辣椒蘸水,那滋味,足以让人忘掉时间,忘掉空间。
夜幕完全布满天空,黑暗降临大地。
荒凉的柏油马路上,三个因为吃烙锅,而忘掉时间的年轻人正在赶路,明显看得出,他们的脚步已经开始变得蹒跚起来。
“快看,前面有灯光!”
眼尖的苗苗仿佛看到了希望,就连说话都显得兴奋了许多。
“这是个什么建筑?看上去像是一座碉堡?”
又累又困,让苗苗的智商瞬间下线,她的判断瞬间受到了同伴的抨击。
“碉堡?乌龙山剿匪看多了吧!”
“这不就是一个水塔嘛!笨!”
“晓苇,我发现你有要叛变的迹象,是不是他林向东比我更重要啦?”
同时被两人鄙视,苗苗本能地想将闺蜜拉回自己的战壕。
“哼!别想拉拢晓苇哈,我们俩都是给你陪绑的,要不是陪着你吃烙锅,怎么可能耽误晚班车!”
“你说没关系的,你说大不了住旅店看黄果树夜景的......”
苗苗噘起嘴唇,以示自己的无辜。
“大姐,我又不是神仙,我哪知道旅店都住满了啊!再说,夜景你没看到吗?刚才是谁兴奋地直嚷嚷,说让阿根和三皮他们后悔去吧~~”
“别争啦!咱们就祈祷水塔那有电话吧!我可不想在马路上一直走到天亮。”
“哼,臭晓苇,你好歹还有人牵着呢......”
苗苗不再抗议,心里嘀咕着,紧紧跟在两人身后。
水塔里的值班师傅很热心,不仅借给他们电话,还给三人端上一杯热水:
“山里温度低,我这点也没有那么多杯子,你们三个将就点,都暖和暖和身子吧!”
虽然已是七月天,但深夜里,大山的温度最多也就十度左右。当初要不是经验丰富的林向东提议大家多带件衣服,这会三人最大的困扰就不再是黑暗和疲倦。
还好二姨夫平时睡觉晚,求援电话顺利打通。三人的心放下一大截,苗苗没心没肺地在水塔师傅的躺椅上睡着,林向东和晓苇则来到二楼阳台,欣赏远处那黑黝黝的大山。
“向东,你觉得这里像不像咱家门口的那片石头滩?”
“大同小异!不过我觉得这里似乎更有意境。”
“险峰、回流,就这么被水塔上的灯光逡巡着,真想到河边坐一坐。”
“许是咱们从小在江边长大吧,看见江啊河啊的,就想凑过去呆上一会。”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吟罢王维的《鸟鸣涧》,林向东忽然觉得特别能体会诗人当年的感受。
和王大诗人比起来,同是悠闲恬静,自己身侧却多了个美人相伴,相较之下,自己更是对这个夜晚日益难忘。
二姨夫的车赶来接上三人时,已是半夜两点多钟。
回到二姨家,连澡都顾不上洗,在二姨地安排下,小伙伴们各自回房倒头就睡。香甜的睡梦中,林向东梦见自己来到一片桃花林,林外就是一片汪洋。
有个姑娘,被海风吹得长发飘散,却依旧娴静地坐在海滩边的巨石上。
“晓苇?是你吗?”
“靖哥哥,你怎么从岛msp;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