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狗血剧情节跌宕第1/2段
见了面,撇开小鲜肉王天昊不说,贺兰山直接问老胡道:
“吴迪是一男的,还是一女的?属于江湖中哪一路神仙?”
稍事愣怔之后,老胡的话从牙缝间挤压出来,弥漫着一股杀气腾腾的狰狞劲儿:
“几年不见,隐秘的凶器没什么长进,心眼儿倒是长进不少!”
贺兰山如释重负一口气,笑道:
“难怪祸起萧墙,原来是熟人作案,内鬼起哄呀?”
略显激动的时候,脖子上的青筋一根根的躁动爆跳,老胡忿然道:
“岂止熟悉,烧成骨灰,碾成粉末,也能分得清胳膊肘往哪儿拐!”
老胡觉得不解气,再骂道:
“人家小鲜肉抵押套现,管你‘飞机场’屁事儿!背地里瞎掺乎什么呀?唯恐天下不乱?”
作为私营业主的吴迪,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手头有了几个闲钱,发现收藏来得快,赚得也多。于是,害了红眼病。
吴迪没有任何从业经验,不知道收藏业潜在的风险究竟有多大,更没有摸清看似平静的水面底下究竟有多少暗流涌动,匆忙中贸然入市,任凭感觉买入卖出,几乎是盲人摸象式地误打误撞。几年折腾下来,赔的一塌糊涂。
总结并归纳其失败的原因——吴迪身后缺少像老胡这样拿捏定的鬼眼,和一眼便能辨别真伪的杀手锏,加之当时没有把高慎这样的人才纳入麾下,出谋划策,摇旗呐喊,以至于接连失守,溃不成军。
在此之前,吴迪和老胡虽为同道中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朋友介绍到老胡门下帮忙鉴定一下收藏品真伪,以此学习经验,长点见识,避免多花冤枉钱。
吴迪从事最下游的供应商产业,客户中的一家受货方因为拖欠为数不小的一笔货款。几年折腾下来,钱没要回来,双方之间的积怨越来越深。经过轮番谈判,对方动用非常手段,探听到吴迪除了主营业务之外,热衷于收藏,于是决定以一幅画折抵欠款,企图敷衍了事,蒙混过关。
改革开放之初的人收藏意识浅薄,认知度远远没有达到现在的水准,假如有人白送你一元青花梅瓶,锤子砸碎听响声,嫌弃耳朵不过瘾。是吴迪的贴身心腹提出建议,让资深玩家鉴定一下,抵债的一幅画是否物有所值,然后再做决断。
就这样,老胡和吴迪经过中间人的介绍认识了。
吴迪当时拿来的那幅画,也正是小鲜肉现在抵押给金融衍生品公司的同一幅画。只是年代和环境不同,性价比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艺术品市场的日趋成熟,吴迪当初并不待见的一幅中国水墨书画作品,居然能拍出自己几十年来辛辛苦苦也赚不到的钱,更别说小鲜肉家族企业至还今拖着那笔欠款迟迟不予归还。
秋拍预展期间,处于吃瓜心态,吴迪亲临现场围观,看见成群结队的大咖们围着一群毛驴品头论足,好奇心的驱使下,吴迪参与其中。
看着看着,问题突然来了。
怎么看这幅画,都觉得眼前的货色十分眼熟,由于时间过去已久,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儿正面遭遇过,悬在心头的疑惑一直到离开展厅,仍然未能洞穿迷雾,捋顺思路。
回到办公室的一瞬间,吴迪的脑洞豁然大开,如烟的往事逐一浮现于眼前。
初战告捷的喜悦让吴迪尝到了甜头,同时领教了高慎鬼点子的出奇制胜和贼大胆的肆无忌惮,这一次在捋不顺头绪的瓶颈之时,吴迪不再选择盲从和急于求成,而是主动找到地下室,态度十分虔诚地讨教破解难题的秘诀。
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两个家族企业之间几十年来的恩恩怨怨,吴迪的主张是借机讨债,趁火打劫,了断呆账。
沉思片刻之后,高慎急忙制止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