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走险棋险过剃头第1/2段
高慎走后,间接听到一些传闻,笼统地了解到发生在吴迪身边的一些人和事。
口口相传的八卦,其中添加了很多个人主观见解,传到高慎的耳朵,不是十分详细,也不是十分肯定。
至于吴迪直接做了些什么,高慎并不知情。
有一点基本可以肯定,在讨债未果的情形下,吴迪要回的是抵债的一群毛驴。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正是高慎最担心的事情,错误判断并乐观估计形势的吴迪恰恰不幸中招。
吴迪是处于自愿接受,还是被逼无奈的被动接受。高慎不在现场亲眼目睹,不敢妄下定论。
透过现象看本质,三方合纵围剿高慎的背后,就是要先一步把所谓的高级智囊赶走或灭绝,然后齐心协力的把技术含量又不是十分充盈的吴迪收拾到服服帖帖的地步。
打怕一个人,并不难做到,彻底征服一个人的内心,做起来并非易事。
狡诈阴险的招数,虽不足以致命,至少能使吴迪元气大伤,锐气锐减。
夏峻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老胡巴不得尽早见到这样的结果,至于王猛是怎么打好自己的如意算盘。迷雾笼罩之下的山峦叠嶂,高慎暂时看不穿真实面目。
说起吴迪的智商,并不属于低能儿范畴,只是逢人遇事头脑容易发热,急脾气上来,浮躁的心态催生冲动。很多情形下,不能很好的左右任性,还有自以为是的偏执。
每当思路陷入误区,不会变通思维方式,顺势而为,不能冷静面对,更不会举一反三的深入思考问题内在的因果关系,以及背后深层次的必然联系,然后再给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
哪怕吴迪能够掌握并娴熟运用上述方案其中的一项,离开后的高慎不至于再去担心一个女人多舛的命运。
冥冥之中担心的危险,顷刻间化为一场灾难,降临于面前。
吴迪和王猛的再一次见面,不是王猛处于主动,是迫不及待的吴迪早已耐不住性子。
水到渠成的事情,王猛巴不得吴迪上门讨债,趁此机会正好了断积怨已久的旧账。
几乎没有浪费多少周折,一半处于迫于无奈,一半处于自愿接受,谈判的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王猛以一幅画折抵所欠吴迪的呆账,事后拍卖价格的高低王猛不能予以追加。
一笔旧账呆账,反反复复十几年,重新回到最初的原点。看似偶然的巧合,其中却蕴含着必然的结果。
这一切的背后,不能完全怪罪于命运之神的故意捉弄,只能归罪于傻大姐贪心不足的思维方式。
因为贪得无厌是吴迪致命的弱点。
即将达成协议之际,差一点憋不住笑出声的王猛,突然看到了吴迪临时反悔苗头的出现。
难道对手看穿了其中有诈的成分,王猛当即在心里反复推敲了前后经过,发现没有做错任何细节,也没有露出经不起仔细推敲的蛛丝马迹。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王猛一时迷惑不解。
经过再一次交谈后获知,吴迪所谓的反悔,不过是王猛神经过敏所产生的单方面错误判断。
吴迪说出了原因,在不十分不确定抵债物真假与否的情形下,很有必要委托一家第三方机构,对这群毛驴作出鉴定,并出具相应的证书。
至于双方出面鉴定,还是由单方面去做鉴定,来不及王猛开口,完全处于自愿的吴迪,承担了此项任务的重担。
如此利好的消息,正是王猛求之不得的结果。
至于处于什么样的目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吴迪有自己小九九的如意算盘。
接下来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委托第三方机构,是吴迪暗中谋划的一步险棋?还是临时促成的病急乱投医?
王猛为此担惊受怕的时候,老胡站在另一方静观事态的发展,已经先一步预料到吴迪一定会这么去做。
折返回来找老胡做鉴定,已经是排除在外的事情。单就这一点而言,老胡的会所并不具备鉴定的资质,以及出具证书的资格。
老胡和贺兰山密切关注着吴迪一举一动的走向,王猛对此所持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完全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态度。
事形下,很有必要委托一家第三方机构,对这群毛驴作出鉴定,并出具相应的证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