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镇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只可惜,十八路诸侯各怀异心、貌合神离,盟主的位置是真,权力是假。这很正常,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在董卓迫于压力,挟持汉献帝西逃长安后,这个联盟已经名存实亡了。除了曹操外,没人追击董卓,因为董卓已经回到西凉附近的长安,老巢的附近了。各路诸侯谁也不愿拿自己的实力去硬拼董卓。因为在中原地区抢夺地盘,才是最大的利益。



曹操虽为檄文的发起人,但前来会盟的皆是一方霸主,要想让他们听从号令,以曹操当时的地位是十分困难的,而袁绍则不同,袁绍家庭背景比曹操强大,四世三公,儒学名门,政治地位、学术地位相当高,攀附的门生故吏众多。袁绍本人根正苗红,形象好,好交际,在士大夫圈子里也有莫大名声,所以才得到各方看重,若他来当盟主必然少有反对。



曹操的家庭背景虽然不及袁绍庞大,但未必不能争取这个盟主,曹操之所以放弃盟主之位,让袁绍来当,这正是他的聪明之处。盟主不仅仅是要指挥大局作战,更要负责盟军的粮草,人们都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就是明确的告诉我们,战争打的就是钱,每一次战争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转移。曹操深知袁超好大喜功,自然很乐意把盟主之位交给袁绍,保存自己的经济实力。



十八路诸侯看似一条心,其实各怀鬼胎,都憋着能在战争中捞好处,但董卓拥有当时最强的西凉铁骑,又坐拥雄关。这必然会是场硬仗。胜利的机会其实很渺茫,当曹操发出檄文之时,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赚足了名声,自然没必要把盟主这个烫手的山芋捧在手中。



综上所诉,曹操导演的这场会盟,其实是通过促成联盟,传播自己的名声,放弃盟主之位,又恰到好处的保存了自己的实力,还能窥探当今势力的强弱,只可惜其他十七路诸侯皆为棋子,还乐此不疲。



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军起兵讨伐董卓,此时,还在洛阳的董卓召集公卿大臣商议讨伐对策,公卿无人敢违背董卓意旨,都不吭声,只有尚书郑泰唯恐董卓以讨伐为由又增强兵力,更加骄横、为所欲为,于是以“袁绍之流均无军事才能,绝对不是英勇无比您的对手,且关东军不肯同心合力,共进共推,就不必动用军队,要实行德政以树立威望。”



忽悠之词骗得董卓。然而不幸的是郑泰之言,后来被应验果真成为事实,董卓西入长安之后,不仅关东军自动解散还内部互相争斗、厮杀抢夺地盘,为何关东军联盟如此不堪一击?



首先,十八路诸侯虽然不是乌合之众,可是他们都是离开根据地远征,相对于能否击败董卓,诸侯们更在意的是自己带大军外出会盟了,自己的根据地会不会有危险。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