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差距太大了第1/3段
五千斤的胡椒,大概要六千五百两黄金。吴樊一时也筹措不到那么多的黄金。
隋唐时期,是行藏富于民之策。
民间黄金不少,且东来的胡商,他们只会带着黄金来中原交易。
这使得民间黄金比以往朝代都多。
吴樊手上当然没有那么多黄金,但他可以借。
两市有胡商专门开设钱柜,没钱找他们借就对了。
吴樊只借到五千七百两,剩余的只能是用铜钱支付。
黄金,杨皓全收了。
犹豫过后,铜钱他也收了一部分,给吴樊空出一万五千贯的差额。
“吴郎君,这一万五千贯。你且拿去收购粮食。粮食送到后,多余少补。”
先付款后购物,杨皓诚意表现得十足。
吴樊可以少借钱,少给些利息,是求之不得:“杨郎君放心,必不负所托。”
他顿了顿,又说:“如今即将开春。正直青黄交接之间,乡里之间买粮。我们拟定的价格不高,大概也收不了多少。要是从江南粮商手中购买,价格大概也不会低。”
杨皓也明白。
这时候的农民,大部分人家主要是靠打猎砍柴织布赚钱,又或者存些鸡蛋。粮食是仅仅够吃的。
毕竟这年代单产很低。单位面积的净产出更低。所以普通人家其实很少卖粮。当年有余粮,也会留着防备荒年。
除非是真很缺钱用了,不然绝对不会动粮食的心思。
只有那些地主才会有余粮卖。但地主也是收获之后才卖粮。
而现在距离秋收已经过去数个月。能有余粮的大小地主,大概早将大部分粮食卖掉了。
现在确实不是收粮的好时机。
他想了一会,说:“只要送到长安的价格每斗不超过二十文,我就收。”
二十文,比现在长安的米价要高一些。
吴樊心里默算了一下。如果是走漕运,大宗运输成本也能有所下降。
但就算是路上顺风顺水,每斗下来大概也要两文钱左右的运费。要是路上遇到天气不好,那就更高了。
再加上路上的关津税……
也就是说,他在江南当地买粮,入手价不能超过十三文。不然就有可能亏本。
他点头说:“吴某明白了。不过以这个价格收粮,吴某不敢保证能收多少。只能说尽量多收一些。”
杨皓大喜:“如此,拜托了。吴郎君是打算只在江表或江左收粮?”
“是。江表、江左,有吴某亲族故旧。可以托他们代为购粮。不过,吴某会亲自押送这批胡椒南下。”
言下之意,先让人收着,但会亲自将粮食运来长安。
有他这话,杨皓就更加放心。
于是两人找了中人见证拟订了合同。合同一式三份,两人各持有一份,两份合同合在一起,各自签骑缝章,并骑缝上写上“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