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看个闹热,搭个非白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wx.l</p>董杏林身后像是有一条大尾巴。

  摇呀——

  晃呀——

  马上就要上天咯!

  “咳咳。”她故意咳嗽了两嗓子,瞅着痛晕过去那病患的另一条腿:“腿部肿胀?”

  原空师傅一个眼神,一位比丘尼取来蒲团。

  原空师傅跪坐蒲团之上,一边打开医箱当中一个缠裹起来的布包。

  布包一推开,她便是眼前一亮。

  “银针?”

  原空师傅略微颔首,接着取出一支银针来,与此同时,比丘尼已点燃艾绒。

  “不愧是原空大师,竟习得针灸之术!”董杏林瞪眼又张嘴的,恨不得贴上去细看。

  一面用艾灸熏,一面施以针灸。

  配合着相互治疗。

  话说,针灸——指的是针法+灸法。

  针法,利用各种特制的针具,对病患经络穴位施行一定刺激的方法,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灸法,则主要是利用艾绒等物,熏灼经络穴位以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大夫治病用的针不是电视里常见的那种长长的银针。

  据说,最早时是利用砭石,一种磨成尖状或片状的石头,对病患穴位进行按摩,舒缓病症,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诶……是“***”嘛?

  银针又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据说,跟扁鹊有关。

  故事就是扁鹊看见个妇人用银色的小东西缝补衣服,他觉得很特别,若是用来实施针法肯定效果杠杠的。

  于是,金属针代替了砭石和骨针等物。

  话又说回来,扁鹊没见过缝衣服的针?

  摇头。

  反正大致如此。

  在唐朝,灸法普及程度较高,而针法为什么较低?

  不要说她是第一次见人施针法,从董杏林惊讶的神情来看,说明针法在此时还是比较少见。

  懂针法的人,自然是少之又少。

  后来,董杏林特地给她分析了一下。

  拿本国最高等级地界举例。

  长安那旮沓,跟“医疗”有关的两个地方。

  “一个是太常寺下的太医署,一个是殿中省内尚药局。”

  “尚药局不说了,那是专门服侍天子的地方,整个太医署,或许三百来人。”

  “长安城内外多少人?”

  “三百来人够顶个甚?”

  不好意思哦——太医署不是专门负责看病的地方。

  太医署是一个行政管理+教育机构。

  以字面意思理解,就是颁布个什么医疗政策,以及培养医学人才等等。

  太医署里面的行政管理人员,教学老师和学生,加起来三百人左右,而长安少的时候几十万人,多的时候上百万人。

  请问,一个医生要给多少人瞧病?

  以下哪些人能够去太医署看病?

  .贵族

  B.官员

  C.宫女太监

  D.退休官员

  没有E选项,平民百姓请出门左右拐,去东西市的药铺,再不行就去“黑诊所”,或者碰运气找个赤脚大夫。

  太医署给看病的人主要是吃公家粮那些个,退休人员,可以呀,得是五品以上,另外,宫女太监也可以,去太医署下面一个叫“患坊”的地方,去给人练练手。

  长安如此,何况其他地方?

  其实,唐朝已经很努力培养医学生,很多府特设医学点,请医学博士、助教培养学瞧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