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迈向一个新时代第2/2段
范雎深谙进取之道,虚实之法,知晓要探测这秦昭襄王的心思,就必须言辞闪烁,让他摸不着头脑。果然,酒过三巡之后,秦王便开始向范雎掏心窝子了。岂料此时的范雎依然故作高人,对于秦王的问题也是含糊其辞。秦昭襄王见此,知道范雎还不是很信任自己,遂更加毕恭毕敬地问道:“请先生不要顾忌,有话但请直说,寡人是真心地想要听取先生的高见。”
范雎却一再避实就虚,唯唯诺诺,避而不答。这样的情形,一再发生,秦王越加诚恳。原本是一场主考官对考生的殿试,变成了私密的考生考核主考官的殿试。秦昭襄王见状,只能拿出自己的撒手锏,站起身来,向范雎深施大礼,苦苦祈求道:“寡人一片诚心,天地可鉴,先生如果不吝赐教,寡人一定会真心感佩。”
范雎见时机已到,终于向秦王开启了一道大门,这道大门里有两个情景。情景一:秦昭襄王大权独揽,宣太后、四贵等人最终成为历史的过客。情景二:秦王扫六合,八荒九州,尽皆听取秦国号令。
而打开那扇大门的钥匙,就是范雎对秦昭襄王的一番话,话中内容在前面已经有过具体介绍,此处自不必多言。表达的意思很明确:范雎在三言两语之间,就把眼前的秦昭襄王与古代的尧、舜、禹等圣贤联系到一起,大凡为高位者,很少没有虚荣心的,即使如秦王这样的英明决断之人,也觉得范雎一席话很是受用。
接着,范雎借机激励秦昭襄王礼贤下士。并以吕尚和自己相比,意思很明显:秦王不用他则矣,用他就一定要拜他为丞相,自己也一定能做个贤德的丞相。秦昭襄王自然不能够拒绝,不然就会将自己贬到桀、纣行列,以此迫使秦王就范。紧接着,范雎便开始向秦王大表忠心,因为一个人有才固然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其才能会给君王带来好处。于是,一番慷慨悲壮之词便这样脱口而出。他先是说自己为了秦国披肝沥胆,以情来感召昭襄王;后来再晓以利害,以杀贤误国震慑昭襄王,这样就能够保证,自己不会被秦昭襄王的一时冲动所害。
而前面的一番言语,看似有血有肉,实际上还是范雎的虚实之言,旨在为后面点明秦国的弊端做铺垫。当然,秦国最大的弊端,就是宣太后和魏冉等人了。范雎认为,如果任由此种情景继续下去,则秦王地位不保,秦国也必将大厦倾覆。
综合看来,范雎的这一番言语是很有水平的,然而细细查看才发现秦国此时的当务之急,并不是扫清内部,而是如何处理与东方六国的关系。但是为了迎合秦王“强干弱枝”的心思,范雎只能先说他最关心的问题,而不是秦国最关切的问题。一来可以得到秦王的信任,二来则可以为自己在秦国的地位打下基础。范雎要成为丞相,就必须要和魏冉争权,能够赚取秦昭襄王这个筹码,无疑是最为可靠和实际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政治地位,范雎才能够真正地一展才华,而不是这般纸上谈兵。
直到秦王真正地向范雎推心置腹,引为知己和股肱之臣,范雎才开始为秦国未来的发展制定策略——远交近攻。而这一政策,不仅符合当时的局势,也能够严重地打击魏冉的政治威信。恰如后世的居于隆中茅庐的诸葛孔明对刘备的分析一样,范雎在弹指之间,便向秦昭襄王深刻地剖析了天下的形势,以及秦今后应采取的措施、策略,可谓纵横捭阖,使得秦昭襄王听后犹如醍醐灌顶一般拊掌大悦,对他更加重视和尊敬。
自此,范雎在理论上的地位初步奠定。
而要真正地成为秦国的相国,掌握秦国的大权,范雎还需要对付两路人马。第一路就是宣太后、魏冉等人;第二路就是名将白起。一场血与火炼就的传奇,就在此时开始诞生。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坐镇江山、左右秦国41年的宣太后政治集团轰然倒台,秦国“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也在军事上不断地奏效。秦国,正昂首阔步,迈向一个新的时代。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