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多余的话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太子是可恶,可他首先是个可怜的不幸的孩子。甚至,我以为他是九条龙里最可怜的。

  历史上的10就是个憨人,才能平平,但是让人放心。母家高贵,虽然不是很的父亲欢心,康熙在时,好处总少不了他一份。头脑简单的人容易平顺,平顺的生活使头脑更加简单。成为九龙之一,10加入了一场不适合他的竞赛。

  我觉得雍正后来对付8,9,14都可以理解,那么对付10却是过分了。除非因为10对8死心塌地。10的性格确实有可能认准一件事一个人不回头。

  喜欢上楚言,完全是那个年纪的少年的正常心动。有些傲慢然而憨直的少年遇上精灵淘气的女孩,被作弄,丢面子,却又度过一段开心时刻,自然而然地就记住了这个人。粗线条的他不会去分析爱情婚姻的种种,只知道喜欢和她在一起,就是被她逗得团团转也是心甘。粗神经的他也不会寻找最佳的时机表达心意,糊里糊涂地接受了另一个女人。虽然在磨合中渐渐发生了感情,执拗的性格仍然使他把楚言摆在绿珠之前,最终伤害了both。对10最好的形容是不合时宜,不合时宜的背后是他可爱的性格,以及缺少真挚的关爱和体贴的指导。

  如果是在今天的社会,9多半不需要居于哪个兄弟身后,为父的也不会轻忽这么一个商业天才。可惜,他出生在重仕轻商的社会,政治顶峰的皇家。无疑,9在商业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缘于他是皇子,有着优于常人的便利。可那么多黄带子红带子,只有他发大财了,卖官鬻爵不是充分条件。我情愿相信,9的财路比今天的很多□□来的光明正大,合理合法。不管怎么说,如今的人民共和国在古代莫非皇土。

  9对身份地位力量很有感觉,对于楚言的“嚣张”很不以为然,谈生意经之外,对她是作为“哥哥的女人”容忍下来的,却娶了敢对他恶言恶语拳脚相加的寒水,还为此不得不忍受楚言的刁难。

  9和寒水相识的时候,角色倒置。那大概是9一辈子最狼狈最失意的时候,皇子的光环掉了,没有金钱傍身,犹如一条丧家之犬。寒水出于怜悯“施舍”一碗面救他于饥饿之中。9关于自己家人的说辞,简短平实,不含感情,不带温度,隐去了一个“皇”字,其他都属事实。也许,“家”在情感上就是如此?寒水不因为他的“寒酸”而看不起他,对他的“美貌”无动于衷。隐瞒身份的那段时光,他用唐九的名字和真实的自己面对寒水,大概也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他从女人身上得到过种种,却是第一次感受到纯然的温暖。世上有许多好女人,9却未必有机会遇到第二个,精明和霸道促使他不择手段地将这个女子和这份温暖收藏。因为珍稀,故而珍惜,有关寒水的事情也有了异乎寻常的好耐性。

  设置寒水这个人物,不是为了答谢一个长期的粉丝,也不仅是为了情节的需要。写九龙里对楚言最不感冒的9的一段情,是想说明这些阿哥心底的情感上的渴望是温暖。

  承认这一点,就不难接受楚言身上自然而然散发的“温度”如荧光灯一般吸引四大男配飞蛾扑火这一现象。(调整以后,四大男配这一说法已经不成立了。遗憾!)

  14是最早投入进来的,是作为女主的“楚言”从原版“楚言”那里继承的“猎物”,最终发展成为亦亲亦友的“姐弟情”。13最初是因为陪伴14而被拉了进来,扯出一段没有结果的苦恋。这两个人对楚言的感情的演变,相当程度上归因于心理暗示。

  14给我的感觉一直很鲜明。临危请命,慨然出征,统领大军,反败为胜,威震一方,西征岁月里14光芒四射,达到人生的顶峰。为了履行职责远离京城,未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不明不白地被亲哥哥抢先登上皇位。拒绝承认新皇的权威,又成为母亲和兄长争执的焦点,被雍正恨入骨,在幽禁中度过壮年时光。峰尖到谷底,几乎是垂直坠落,这加速度什么人受得了?在很多人眼里,14是个悲剧人物,末路英雄,失败者。我倒觉得14没坐上皇帝是件好事,做皇帝自然比做将军更威风,却未必更痛快更容易。夺嫡失败,退出政治舞台,14在我心中便是永远的少年将军,俊逸王子,率性骄傲又重情义的一个人。

  相比之下,历史上的13给我的感觉很模糊,很难描述。九龙里,13的粉丝极多,声名最好。有人讨厌4,有人讨厌8,可没有人讨厌13。可这个深受爱戴的13是二月河笔下的13,不是真实存在过的13。模棱不清的身世,惨淡孤寂的童年,十年幽禁,全都是二月河妙笔生花,臆造出来的。事实上,13在皇子中身份继在2,4,10之后,与3和9都是平起平坐,完全没有受8欺负的可能,童年和少年时期很得康熙的宠爱,失宠之后也没有在阴暗不见太阳的小院里被关上10年,政治上不得志,正好在家专心生孩子。妻妾众多,儿女成行,虽然从生育数量来看,与嫡福晋的性生活最频繁,可既比不上8的“专一”,也比不上4的“目的性”,真看不出什么。花了不少时间查找13的资料,可13的形象始终无法在我脑海中鲜明起来。有时忍不住想,二月河之所以从头到脚付给13一个全新的来历和惨烈的人生,是否就是因为真实的13比较平淡,“乏善可陈”?

  不过,对13的总印象应该还是不错的,所以,文中的13仍是本性善良,文武全才,真诚开朗,随和洒脱。在某处看有人说,13是另一个被康熙宠坏的孩子,心有戚戚。这就是13“软弱”的由来吧。

  康熙在儿子们的教育上下了不少工夫,相信他的初衷决不是“只要他们快乐健康就好”,而是带了很强的功利。他是在为大清的未来培养明君良臣。“明君”是他对太子的期望,天无二日,其他儿子自然都是良臣的苗子。在我看来,康熙早年对4的批判是因为4的天性中有任性桀骜的一面,不够柔顺,后来对8的打击缘于发现8有“不臣”之心,那么,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13青眼有加,疼爱非常,除了其他一些可能因素,比如长相像自己等等,也是因为13最具有“良臣”的品质,当13在这一点上令他失望,对他的宠爱也就到了尽头。在雍正年间,13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证明了自己的良臣素质。

  文中,13是什么时候爱上楚言的?他的主动始于第二卷。先有佟家背景,再加上康熙和太后的青眼,哪一位阿哥也不敢把楚言当作普通宫女看待,和颜悦色是理所当然的。虽然他们的接触从一开始就很多,互有好感,可是很长时间里,13对楚言并没有超越友谊的特别表示,很多的时候他是作为14的陪伴出现,还有就是巧遇。

  古时男女交往的机会不多,古人常有亲上加亲的想法。13和楚言的年纪非常接近,同年同月,不止一次地同时出现在康熙和太后面前。手握小辈婚姻大权的两人产生某些想法也就不奇怪了。中秋夜,康熙让13去找楚言,草原上,太后命13教楚言骑马,就是默许甚至鼓励他们的亲近,也是变相地暗示了一桩婚事。

  楚言是个现代人,对于男女关系的定义和分界与清朝人不同,对于上位者玩微妙玩暗示的理解力也没有那么强,对现代父母的思念和与8的纠葛占据了她的心思。13等人却不能不受影响。13愿意娶楚言,无论如何娶已经是朋友的有所了解的楚言,总比娶一个陌生人强,何况,他是喜欢她的。但我以为,这种喜欢尚不是爱恋,至少他的态度还是被动的,没有花心思,不够耐心,不能为她暂时放下自己的爱好,更像是出于对长辈的顺从。

  楚言惊马,有惊无险地落在8的怀中,13有些不舒服的感觉,因为自己失职,也因为楚言是他接受了的“既定妻子”。因为年轻,未在□□上十分开窍,13也没有做什么实质的努力加以挽回,而是把机会给了8,让他们改善关系。毕竟有几分心在她身上,很快察觉他们之间的改变。

  她的心上人是自己的哥哥,13受到的震动是巨大的。男性的自尊和骄傲无法接受这样的变化,温和明理的性格又让他理亏情怯,无法责备哪一个。可以抛开别有所爱的楚言,却不愿意,不肯认输,也因为发现对她有情。我觉得,13是在楚言和8相恋之后,才真正爱上她。

  还没来得及整理清思绪,几乎是立刻地,出现了那个“四年之约”。13很清楚楚言不愿意,又添了几分愧疚。这也说明他对她一直是平等相待,表面内心都没有一点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感情细腻,心胸宽大,举止从容的13,在意识到楚言不会与8成亲,婚事仍然有望,就开始设法挽回她的心。他和8一样了解楚言的个性,性格上与她更为相投,在守望和等待中,他们感情向前发展。与其说楚言没有爱上他,不如说楚言不许自己爱上他。我倒是觉得,如果康熙下了赐婚旨意,楚言会嫁,他们也会很快乐幸福,13是四大男配加上阿某,最能让楚言幸福的那个。无关立场忠贞,仅仅因为性情爱好和对生活的态度。两个开朗随和淡泊的人能够在平凡的日子里挖掘出很多快乐。

  13象他说过的那样,尽力争取了,最终却发现他生命里最重要的父爱敌不过政治利益。13默默付出,楚言无法回报爱情,只尽力付出善意和友情,未雨绸缪地开导。楚言的做法是脚踩两条船,还是在设法缓和13的伤害?是自私,是无奈,还是智慧?见仁见智。现实中我们对一个人一件事的看法,又有多少时候是没有分歧的?13没有得到楚言的爱,坚持和最后的放手都是他的选择,充满无奈却没有遗憾,没有失去勇气和爱人的能力,能够坦然地走向新的生活。

  14一直喜欢楚言,也许因为年龄的差别,也许因为14的热情率真无伪,楚言面对他也特别真实轻松。中秋夜,一番安慰的话带出了“姐姐”的称呼,把他们的关系引向姐弟之情。14顽皮爱热闹,情窦未开,看重的是与楚言的相处,不存私欲私心,故而能够接受这种引导。他是个敏锐豁达的人,先知道与13的“既定”,后了解对8的钟情,应该也不会想要主动斜插一杠。楚言嫁13也好,爱8也好,只要她乐意,只要她好,他都欣然接受。14的感情最诚挚,最无私,最单纯。

  关于那段历史的小说也罢,真实的历史也罢,涉及8的地方,总给我矛盾的感觉。康熙和雍正对8的指责不外乎虚伪狡诈,又说他才能过人,还有就是说他惧内。百官举荐之前数年,康熙对他倚重有加,自我感觉超好的雍正居然会说类似“他比我强”的话。我觉得,如果8真象他们说的和表现出来的那么有能力那么八面玲珑,他的不少作为显得莽撞冒失任性,明显有悖当时的常情常理,与他的目的大相违背,怎么抬也不够“虚伪”不够“狡诈”。如果他真的虚伪又狡诈又聪明,很多事上都该选另一种做法。

  最显然的就是他的家庭问题。以前说过,8因为老婆是公主之女身份高贵而惧内,我是断断不敢同意的。8生母身份低微,这一劣势只有在与其他皇子相比时才存在,对比其他人。父系社会,先比爹,爹一样,才比娘。他首先是皇帝之子,皇阿哥。要说8是想通过妻子的影响亲近讨好康熙,更是胡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讨老婆多生孩子才是正经。象八福晋那样,结婚好几年也没生出一男半女,不要说古代的皇家,就是在现在普通人家,八成以上的公婆也会有看法,直接地委婉地忍不住会要提点几句。打几下太极混过去还罢了,敢直着脖子顶嘴叫嚣你管不着?呵呵,不要说公婆,亲戚朋友,甚至自家爹娘,都得侧目而视。现代媳妇幸运,大半的人家,小家庭另过,公婆很难把手伸进儿子的家庭。时代对女人的要求且放一边,人们(至少中国人)对媳妇和对女儿的期望是很不一样的。

  册封贝勒之后,得到重用,就算八福晋能起点作用,也早就达到,“宠妻”以至于得到“惧内”的名声,倒是叫老爹丢脸嫌弃。8的家庭结构离皇帝的标准太远。满人奉行联姻政策,康熙更是通过娶人女儿笼络权臣的好手,怎么会不介意?万一八福晋成为一代“泼后”,大清岂非国将不国?满人的脸往哪儿放?男人的脸往哪儿放?百官拥立那会儿,8才一个两岁的儿子。古时儿童死亡率很高,皇家也不例外,康熙和雍正都死了好几个儿子。谁知道弘旺长得大长不大?难道让大清皇嗣到8就断了?还是到时候胡乱从宗室里拉一个出来?看看康熙自己生子教子的劲头,就知道单凭这一条,8out!这些,以8的聪明会想不到?若是苦心孤诣地窥视着皇位,怎么能不先从自己最弱的一条下手?

  在我看来,可能的解释:一,就像一些读者说过的,要么他深爱妻子,要么他另有所爱,而且,这爱情对他的重要超过了野心;二,他要么并不真的在乎皇位,要么早知道自己没戏。合情理的解释是1+1。如果这样,他为什么又要去趟那趟浑水?我以为,他主要还是想显示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引起康熙的重视。此前,他就是靠着才能得到康熙的器重的,以至于错误地以为力量越强,康熙对他就会越看重。另外,成为一大股势力的领袖,他的行为就不能仅仅取决于自己的意志和判断,而必须照顾大部分随众的利益和愿望,尤其这其中还有9,骑虎难下!

  单从看到的一些资料,我认为9的野心比8大,富可敌国,又是皇家血脉,进一步想要掌握国家权柄,可惜自己政治才能和人望都是平平,只能依附着8。8和9这两联盟马车,8是旗帜是标杆,可9对缰绳有很大的掌控权。设想万一8夺嫡成功,9会怎么样?不但以大功臣自居,只怕还要玩弄类似摄政的权柄。想来,这一点,8也不是不明白的。8被推出来,触怒了康熙,躲在幕后的9有惊无险。倒是作为兄弟的4看得比较清楚,即位后先抬8压9。

&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