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第2/2段
这天鼎轩和王澜的姐姐,姐夫,顺淮河小溪上行,想追溯到淮河的源头,一睹淮河之源通天之河的秀美。
车沿崎岖的溪边小径蜿蜒上行,小径两旁是层峦叠嶂高耸如天的山岭,上面密密葱葱长满了叫不出名的树林灌木乔藤和野草;绿色,黄色,红色的树叶,一眼望不到尽头,斑斓的林海深邃幽静,在风中起伏叠荡。
小溪中的水清澈见底,水流碧洁欢快,潺潺淼淼。溪水荡着浪花跳过溪中的乱石,欢快奔流;林间鸟鸣声声,每个叫声都似乎来自悠远的山峰或是峡谷,苍凉,孤独,异样;群山回荡着鸟鸣,深林也显得神秘。
车像一片风中的树叶,在这如画的幽深的山水中辗转蜿蜒起伏飘荡,车的轨迹随山,随水,随风而行、而驶。没人知道下一刻山要拐到那里,水要出自到那方,风要吹向何处;似乎这里的一切都是上天的随意随性。
记不得走了多少曲曲弯弯,最后跨过了一座小桥,远处传来响亮清脆的落水之声,如大雨滂沱;于是下车观看,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高大耸立的断崖,足有百米之高;它挂在背后巨大的群山间。一股粗大的清泉,从高高的崖上飞泄而下,水雾腾起,像青烟渺渺袅袅荡起,阳光穿越水雾,蝉变成一条小小的七色彩虹,飞架天堑;泉水落下处,是一个湛绿的水潭,泉水落入水面,刹那间飞起万朵浪花,接着如大珠小珠掉落玉盘的洒在水面;空气里全是泉水的清新;
瀑布半腰有一座寺庙,红墙金瓦,绿梁彩绘,朦胧中看去,似飘在水的烟雾里,又像是一副挂在瀑布旁的山水画,更如天神的仙居;庙门上隐隐看到“水帘寺”三个不大的字;
真是名副其实的仙庙啊,背靠翠绿群山,瀑布如飞龙由天而降,盘过庙宇。小溪从小庙面前淌过,穿山越岭,奔流消失在林海,水让小庙灵气万千;原来书上读到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之地,真真有啊!
走进庙宇,当门是一尊弥勒佛,微笑着盘坐在屏风前面,绕过屏风便是庙院,院子很小,但很干净;穿过小院便是石阶,石阶不过十余级,溯阶而上便是大雄宝殿,殿不大,里面立着佛祖,金身奕奕,满脸慈祥。殿门口立一小僧,身穿深酱色的僧衣僧裤,脚蹬灰面布鞋,光头,面态却显憨傻;说话间更是吐字含糊不清,似乎有些愚钝;鼎轩走进大殿,想燃香膜拜,却发现忘了请香;回头问小和尚哪里请香,小僧却说“诚心拜佛,无香也可。”奥!小僧言语玄妙啊。鼎轩暗吃一惊,莫非是一位济公似的神僧。于是上前与之攀谈。
小僧随和,有问必答,随给鼎轩讲起来这座寺庙的历史,小僧曰,“此庙址千年,始建哪朝无人知晓,既有佛家在此修行也有过道家在此修行;文革时被毁,后重建。此庙隐身群山之中,道路艰辛曲折,原本幽静,香客不多,但据师傅说此庙通灵,多是有求必应……”。小师傅操着地道的方言,满脸是认真的说。似乎是怕我不信,小师傅上前指着佛祖脚下一巨石说:“你看,此石在此已有千年,这上面刻的有字。”鼎轩顺着小师傅的手看过去,果然大石上模模糊糊刻着几个字,“佛祖慈心转天命,信徒有缘又一新”。生伟惊讶不已,小僧接着说:“这字刻了多久,没人知道。但据我师傅说,这都是来这里求佛祖后走出困境,随心如愿的善男信女所刻,这字或许有好几百年的时间了”。鼎轩仰望佛祖,心已虔诚的趴下了,自己信了大半,但还有困惑。小僧似乎早就看透了鼎轩的心。他接着说下去。
早年有个落魄书生,穷困潦倒,居无定所,委身竹林野村打工,受尽欺凌,绝望无助,正沦落粗俗步入毁灭。一日徒步游山,偶进小庙。时乌云蔽日,山雨淅沥,山风满楼;那书生见佛祖,悉身叩拜,祈求救难。佛祖下望,只见一少年,眉目清秀,身材修长,但满面菜气,印堂暗淡,唯诺木乃。我佛慈心油然而生,随取来此后生之命薄,阅之,竟是佛前长明灯之命;再看家谱,世代员外乡绅,始祖乃朗中,小有功德;德源于将一二八失明少女治愈,使其重见光明。至上上代,改天换地,家境衰落,但上代仍是书香门第,教书育人。于是佛祖,为书生重写命运薄,划去沉沦蹉跎,于机会于贵人于之。果然书生回家后,进了医馆,磕磕绊绊,终成郎中。小僧讲于此而止。鼎轩听的已完全投入不能报自拔,就求小和尚再讲几例化腐朽为神奇的传说。小和尚欣然接受。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